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在加快出海步伐。
近日,蜂巢能源宣布將在歐洲建立第二座海外電池工廠。此前,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也不斷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
對于出海步伐加快的原因等問題,蜂巢能源方面9月14日向時代財經表示,一方面歐洲市場是一個潛在的新能源大市場,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目前(在全球)還是處于領先位置,在歐洲鋰電崛起前搶先布局是一個很好的機遇窗口期,另外在歐洲已經有以Stellantis集團為代表的大客戶。
9月14日,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向時代財經稱,出海是電池商們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鋰電產業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歐美并沒有成規模的鋰電企業,抓住歐洲本土電池企業尚未形成規模產能的時間窗口,搶占市場份額是大家的共識。另外海外市場的毛利率更加客觀,競爭也沒那么激烈。
根據公開數據,2022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量超過280GWh,同比增長150%。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出口數量19.03億只,同比增長36.76%,出口額達202.15億美元,同比增長76.35%,其中出口到美國、德國、韓國、越南、印度、荷蘭、日本、西班牙、波蘭等地,合計占出口額的74.53%。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動力電池出口量共計1.9GWh。其中三元電池出口量0.8GWh,磷酸鐵鋰電池出口量1.1GWh。
發力海外
根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在今年7月份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包攬前二,在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當月市占率達62%。而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前20家企業有15家來自中國。墨柯表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市占率很高,而中上游鋰電材料的市占率更高。
眾多實力強勁的產業鏈選手,其基本盤都在中國市場,盡管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增速、滲透率遠高于歐美國家,但隨著行業向前發展,競爭也在加劇。事實上,在擁抱寧德時代的同時,以廣汽、蔚小理為代表的主機廠正在培養或扶持二三線電池商。另外,幾乎國內動力電池商都在擴產,未來或出現電池產能過剩的現象。
在此背景下,發力海外是動力電池企業除拓展儲能等業務外的最佳選擇,歐美地區的新能源車市場也有足夠的容量容納出海的中國企業。墨柯表示,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在技術、質量方面已經不輸日韓企業,依托國內完善且成熟的產業鏈及豐富的產業工人等,在成本方面還有較大優勢。
以寧德時代為例,其2021年年報顯示,境外業務毛利率達30.48%,較國內業務高出5.34個百分點。得益于較早在海外布局,其海外營收占總營收比重近年也有較大幅度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末,寧德時代境外營收尚為20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4.37%,截至2021年末,該部分營收已升至278.7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到21.38%。2022年6月底,其報告期內境外營收已提升至222.54億元,同比增長123.35%。
來源 | 寧德時代官網
隨著在海外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國產電池通過海運等方式運送到海外市場已不再是最經濟的方式,在海外建廠被提上日程。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普遍選擇在歐洲建廠,主要是為了就近配套歐洲車企,需求端和供應端靠近是成本最低的。”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副總裁蔡金書此前公開表示。另外,歐美各國出于對本土產業鏈的保護及本土化要求,規定部分境外企業采購鏈中65%的價值需要本土采購,這也意味著建廠是拓展海外市場的必經之路。國軒高科工研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就曾透露,大眾在歐洲的車必須裝歐洲生產的電池。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4月,寧德時代位于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正式獲得8GWh電芯生產許可,該工廠和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的距離不足300公里。9月份,寧德時代與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簽署預購地協議,在歐洲的第二座工廠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不超過73.4億歐元(折合約人民幣509億元)。據悉,寧德時代之所以在匈牙利布局電池工廠,主要是看中了當地的產業配套,電池原材料、隔膜及其他輔助材料均可在周邊地區采購。
而蜂巢能源在歐洲的第二座工廠位置,靠近特斯拉在當地的德國超級工廠。蜂巢能源向時代財經表示,產業鏈方面公司也有布局,例如工廠附近就是德國材料巨頭巴斯夫,與其有相應合作。但對于為何臨近特斯拉德國工廠、項目投資額等問題,蜂巢能源方面稱不便回應。
面臨多重挑戰
盡管在技術、產品質量、成本等方面,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有一定優勢,但在遠赴海外建廠的過程中,仍會遭遇一些挑戰。徐興無此前表示,海外建廠并不容易,要面臨選址、勞動力成本、法規以及工廠原有員工如何安置等問題。
今年6月,江蘇國泰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波蘭華榮的4萬噸/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由于當地法院撤銷了監管部門前期出具的環境批文,無法繼續推進實施,公司擬變更該項目的實施地點并重新申報相關審批手續。
某鋰電廠商內部人士向時代財經透露,事實上,選址、勞動力等問題都比較好解決,主要是一些非市場因素問題帶來的困擾比較多。9月14日,某鋰電行業資深人士張強(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國內外有著不同的社會和市場環境,出于效率等方面的考慮,一些成熟的電池企業們在海外建廠時,往往會在當地選擇一個合作伙伴,必須是對產業鏈有深入了解的企業或組織,由他們幫忙打理政府關系、社會、法律等方面的問題,而自己只負責生產、銷售、市場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除在技術、產品質量方面具優勢外,更以產業鏈、規模化及低成本見長,隨著國內電池企業在海外紛紛建廠,產業鏈及工程師、產業工人等成本能否繼續保持優勢呢?
來源 | 國軒高科官網
墨柯表示,目前動力電池生產車間智能化、機械化程度較高,對工人的需求量相對較少,而且動力電池企業的出海并不孤獨,整個產業鏈都有出海的需求和規劃。
公開信息顯示,以天賜材料、新宙邦、江蘇國泰、星源材質、先導智能、科達利、諾德股份、藍星集團、中鼎集成等企業為代表的鋰電材料商也均有出海規劃。
以天賜材料為例,2019年10月,天賜材料在捷克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2020年8月,捷克天賜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2021年3月,其在德國設立全資子公司;今年6月發布公告稱,擬對德國天賜增資1800萬美元,以增強德國天賜的資本實力,有利于公司后續海外項目的開展和推進。
廣發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億緯鋰能、科達利、恩捷股份等中游企業,以及沃爾沃、蔚來、比亞迪、上汽名爵等主機廠相繼在匈牙利布局生產基地,目前匈牙利新能源車產業集群已逐漸形成。疊加匈牙利在歐洲的相對低電費及人力成本,寧德時代在匈牙利設廠有望進一步降低歐洲基地平均生產成本,受益產業集群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