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昨日召開2022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發布了《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與《煤炭行業社會責任指南》(下稱藍皮書和指南)。會上,51家煤炭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
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國家隊”,煤炭企業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發揮著“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2021年國內煤炭供需持續偏緊,煤炭市場高位震蕩,煤炭行業克服多重困難,在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加快釋放優質產能、挖潛增產,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
“藍皮書”指出,整體來看,近年來出于能源轉型的考慮,我國煤炭行業進入“重點發展優質產能,逐漸淘汰劣質產能”的階段。
“煤炭行業整體社會責任表現處于起步者階段。”藍皮書援引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21)》顯示,煤炭行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為38.9,總體處于二星級水平,即起步者階段,在19個重點行業中排名第八位。
就具體的議題而言,煤炭行業存在表現不均衡的情況。煤炭行業在股東責任、政府責任方面信息披露水平較高,但在綠色運營方面表現較弱。因此,煤炭企業應正確評估各項議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從制度體系建設、績效指標管理兩方面提升對社會環境議題的管理水平。
指南顯示,與信息披露漸強趨勢形成對比的是,當前的ESG投資策略對煤炭行業并不樂觀,煤炭行業提升ESG表現任重道遠。
隨著2021年雙碳目標的“N+1”政策體系正式發布,“十四五”時期,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碳排放總量、強度“雙控”政策措施將更加嚴格,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還將持續下降,煤炭總量增長空間將越來越小。
《指南》指出,這將倒逼煤炭企業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向生產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產業分工專業化、煤炭利用潔凈化轉變,加快建設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為進一步引導和推動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建設,會上,51家煤炭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報告從能源保供、安全生產、科技創新、轉型升級、職工權益等方面展示了煤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風采,從社會公益、民生就業、生態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彰顯了煤炭企業做出的突出貢獻。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已組織了十一次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累計有259家企業通過協會平臺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
站在“雙碳”戰略新起點上,煤炭企業從以往擴規模、鋪攤子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綠色、高效、低碳的集約化發展道路。
截至2021年底,煤炭行業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成80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多種類型煤礦機器人(11.850, -0.42, -3.42%)在煤礦井下示范應用,有力推動了煤礦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另外,煤炭企業持續聚焦社會關注和公共利益需求,積極回應社會各方關切,堅持不懈創新企業發展理念,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教育扶貧、社區幫扶、搶險救災、捐款捐贈、海外援助等方面彰顯了煤炭企業的責任擔當。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表示,煤炭作為傳統化石能源,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不可替代的部分。隨著能源結構轉型需求越發迫切,我國頂層設計中煤炭行業發展的指導方向亦轉向清潔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