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部分媒體和機構已對歐洲碳中和目標能否實現,以及世界能源清潔化發展前景提出質疑。其中,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延長燃煤電廠的運行年限等措施將影響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咨詢機構歐亞集團則表示,歐洲部分國家重啟燃煤電廠污染嚴重,不利于應對氣候變化。
地緣風險對全球能源業產生深刻影響
此次圍繞歐洲供給市場的地緣風險已對全球能源行業現階段及未來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短期來看,歐盟提出的《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等方案,計劃通過進口氣源多元化,減少供暖、發電環節的天然氣用量,降低對單一進口油氣來源的過度依賴,這在現階段全球油氣市場緊平衡的大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也支撐了國際油價、液化天然氣(LNG)價格甚至是煤炭價格的顯著上漲,對世界能源轉型和降碳前景的影響是負面的。
但中長期來看,面向未來,歐洲各國將采取加速開發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能源供應、提高能效等措施,力圖2030年前在擺脫對單一來源進口化石能源依賴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其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雄心,并將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步伐加快。
從可實現性來看,有3個理由支持歐洲地區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能源轉型目標的判斷。一是從主觀意愿上看,歐盟成立以來,對單一進口油氣來源的過度依賴,嚴重困擾其社會經濟發展及政治外交等,因此有決心推動實現能源轉型。二是從經濟能力上看,歐洲是當前全球范圍內對油氣進口價格承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三是從技術能力上看,歐洲地區新能源發展多年,在海上風電、氫能、儲能等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和完備的市場機制,且本地區風、光、地熱等資源極其豐富。
歐盟暫時轉向煤炭,為能源轉型爭取時間
德國波茨坦大學能源政策教授約翰·利利斯塔姆認為,從中長期看,歐盟對風能、太陽能、氫能、儲能等領域的投資和部署都會增強,目前轉向煤炭是暫時的,目的是為能源轉型爭取時間。一旦歐洲地區能源轉型取得實質性突破,不僅是新能源開發技術,而且包括成熟完善的配套體系、安全穩定的運營模式等都將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推廣開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拒絕具有經濟性、穩定性且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特別是在國際化石能源處于較高價格區間的大環境下。
事實上,歐洲各國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已表現出更迫切的意愿。如德國政府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應、放棄化石能源的目標提前至2035年;英國政府在新版能源安全戰略中提出,力爭到2030年95%的電力來自低碳能源;法國推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新項目;荷蘭將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目標翻番等。
此外,6月22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號稱歐盟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碳市場改革,形成了“碳邊界調整機制”,到2030年碳排放交易行業總排放量較2005年將減少63%,并將碳稅征收范圍擴大到制造商使用電力產生的間接碳排放等。路透社評論稱,新的改革議案也將減輕市場對歐洲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將被迫延遲的擔憂。
能源轉型預期加快,我國油企的應對之策
對我國石油企業而言,在當前國際油價在較高價格區間波動疊加全球能源轉型預期加快的背景下,首先要增強信心、聚焦主業,堅持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在推進國內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特別是難動用油氣儲量加快動用的同時,提升經營能力,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發展質量與效益,為下一步應對能源轉型做好充足的資本積累。
其次要增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在油氣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為最終實現能源轉型爭取時間。根據現有認識,實現碳中和除了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還可通過碳捕集與封存(CCS)等手段,完成排碳補償。石油企業在日常生產中既可利用二氧化碳實施驅油增產,還可利用老油氣田實施二氧化碳封存,因此加強CCUS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我國石油企業以較低成本降低碳排放的關鍵。
再次,要結合企業實際,加強戰略規劃,為能源轉型探索合理路徑。一是要借鑒國際石油公司的發展經驗,順應能源行業未來中長期去碳化發展的趨勢,向綜合型能源公司轉型;二是要借鑒部分金融企業,特別是投資公司的實踐經驗,充分利用國內較成熟的資本市場,通過投資參股等金融手段參與有潛力的新能源公司發展,向能源投資公司轉型。
最后,要增強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戰略定力,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明確面向未來轉型發展的路線圖、總體目標、重要時間節點、階段性目標和具體路徑,聚焦核心資產、資本、業務及技術,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地貫徹實施。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石勘院戰略規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