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市民扛著冰塊出行。當天,新德里大部分地區最高溫度達到44攝氏度。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很少會想起家里的冰箱。這臺嗡嗡作響的電器每年消耗約450千瓦時的電。空調每年消耗約483千瓦時……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點兒耗電量不是什么問題。但最新的全球人均能源消耗數據顯示,美國一臺家用冰箱或空調的年均能耗,比許多國家普通人一整年的用電量還要高出許多。”全球發展數據分析組織IDinsight研究員、美國“VOX”新聞網專欄作家西博安·麥克多諾稱,小小的冰箱背后,隱藏著全球能源不平等加劇的現實。
在埃塞俄比亞,人均年用電量只有96千瓦時,是全球最低水平。其他非洲國家也高不了多少:坦桑尼亞、尼日利亞、肯尼亞的人均年用電量約為150千瓦時。印度人均年用電量為988千瓦時,只相當于兩臺美國冰箱。
“問題不在于美國人該不該用空調或冰箱,而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得不到足夠的能源。”麥克多諾寫道,“能源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地方,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人們的生存。”
英國《衛報》指出,當全球最富有經濟體的居民們為財富爭論不休時,世界上仍然有超過20億人沒有清潔的烹飪設施,8億人用不上電,動物糞便仍是很多人的燃料來源。“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世界正走向不歸路。歐美人均碳排放量遠高于中國和印度……富國居民幾乎只擔心政治和經濟不平等,他們應該思考的是面對全球能源不平等該怎么辦。”該報寫道。
上個月,南亞經歷了創紀錄的熱浪,日均氣溫高達43攝氏度,衡量濕度與氣溫的“濕球溫度”達到致命水平。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大多數人不得不在酷熱的戶外長時間工作,他們缺乏足夠的勞動保護,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
“只有10%的印度人擁有家用空調,而美國的比例是91%。”麥克多諾稱,對美國人來說,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忍受43攝氏度的高溫是無法想象的,但對全球數十億人口來說,“制冷”是一種負擔不起的奢侈。
美國“能源促進增長”中心負責人泰特·莫斯嘗試用“冰箱耗電圖”闡釋全球能源不平等問題。他告訴VOX:“美國人的耗電量是全球數億人的100倍,這種(資源)不平等確實很糟糕。”
沒有可靠的能源,人們無法獲得照明,不能使用智能手機,不能阻止食物變質,洗不了熱水澡……可以說,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是不穩定甚至不可能做到的。麥克多諾指出,2020年美國人平均經歷了8個小時的電力中斷,這讓許多人叫苦不迭;相比之下,剛果民主共和國只有10%的人能用上電。在電氣化程度較高的印度,大多數人時刻面臨斷電風險。
“在燈泡出現近150年后,全球仍未實現能源平等。”美國《財富》雜志感慨道,在全球農村地區,缺乏電力意味著人們無法獲取基礎的能源供給。
“全球用不上電的人口中,75%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那里的電氣化率僅為45%……預計到2050年,該地區的人口將翻一番。”《財富》寫道。
美國彭博社指出,全球升溫背后的能源不平等意味著,“數十億最貧困的人口將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忍受高溫”。美國氣候影響實驗室聯合主任特雷弗·豪澤警告稱,過去7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段時間,當熱浪在世界各地刷新高溫紀錄時,經濟不平等也在加劇。
“為了保持涼爽,富裕國家的用電量增加,一些地區的燃料消耗量增加了66%。但在最貧困的國家,20%的人口幾乎沒有能源消耗增長。”豪澤告訴彭博社,到本世紀末,印度和尼日利亞的能源需求預計分別增長145%和2100%。但在2100年之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在內的非洲大部分地區,“無法在人類經歷過的最強烈的高溫下保持涼爽”。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主任阿薩·派瑞森警告稱,“世界正處于沸點”。“南亞的極端高溫、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戰爭和沖突……全球不平等危機越來越緊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變革的緊迫性,最重要的是立刻行動起來。”
美國“美國之音”電臺稱,熱浪可能長期影響貧窮國家下一代的未來。研究人員稱,經歷了炎熱的一年后,貧困地區的學生在數學、閱讀測試中得分更低。這可能是因為高溫導致他們的家庭收入更少,這些家庭在教育、食品、健康方面的支出隨之減少。
《財富》認為,基本的能源供給能徹底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為他們帶來健康、經濟機會、安全,提高生活質量”。“最重要的是提供解決方案。讓低收入人群有能力買到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電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人們共同努力,扭轉局面。“世界著火了……我們必須站得更高,才能挽救可持續發展目標,信守建立和平、尊嚴、繁榮的世界的承諾。”他說。(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埃塞俄比亞,人均年用電量只有96千瓦時,是全球最低水平。其他非洲國家也高不了多少:坦桑尼亞、尼日利亞、肯尼亞的人均年用電量約為150千瓦時。印度人均年用電量為988千瓦時,只相當于兩臺美國冰箱。
“問題不在于美國人該不該用空調或冰箱,而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得不到足夠的能源。”麥克多諾寫道,“能源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地方,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人們的生存。”
英國《衛報》指出,當全球最富有經濟體的居民們為財富爭論不休時,世界上仍然有超過20億人沒有清潔的烹飪設施,8億人用不上電,動物糞便仍是很多人的燃料來源。“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世界正走向不歸路。歐美人均碳排放量遠高于中國和印度……富國居民幾乎只擔心政治和經濟不平等,他們應該思考的是面對全球能源不平等該怎么辦。”該報寫道。
上個月,南亞經歷了創紀錄的熱浪,日均氣溫高達43攝氏度,衡量濕度與氣溫的“濕球溫度”達到致命水平。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大多數人不得不在酷熱的戶外長時間工作,他們缺乏足夠的勞動保護,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
“只有10%的印度人擁有家用空調,而美國的比例是91%。”麥克多諾稱,對美國人來說,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忍受43攝氏度的高溫是無法想象的,但對全球數十億人口來說,“制冷”是一種負擔不起的奢侈。
美國“能源促進增長”中心負責人泰特·莫斯嘗試用“冰箱耗電圖”闡釋全球能源不平等問題。他告訴VOX:“美國人的耗電量是全球數億人的100倍,這種(資源)不平等確實很糟糕。”
沒有可靠的能源,人們無法獲得照明,不能使用智能手機,不能阻止食物變質,洗不了熱水澡……可以說,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是不穩定甚至不可能做到的。麥克多諾指出,2020年美國人平均經歷了8個小時的電力中斷,這讓許多人叫苦不迭;相比之下,剛果民主共和國只有10%的人能用上電。在電氣化程度較高的印度,大多數人時刻面臨斷電風險。
“在燈泡出現近150年后,全球仍未實現能源平等。”美國《財富》雜志感慨道,在全球農村地區,缺乏電力意味著人們無法獲取基礎的能源供給。
“全球用不上電的人口中,75%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那里的電氣化率僅為45%……預計到2050年,該地區的人口將翻一番。”《財富》寫道。
美國彭博社指出,全球升溫背后的能源不平等意味著,“數十億最貧困的人口將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忍受高溫”。美國氣候影響實驗室聯合主任特雷弗·豪澤警告稱,過去7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段時間,當熱浪在世界各地刷新高溫紀錄時,經濟不平等也在加劇。
“為了保持涼爽,富裕國家的用電量增加,一些地區的燃料消耗量增加了66%。但在最貧困的國家,20%的人口幾乎沒有能源消耗增長。”豪澤告訴彭博社,到本世紀末,印度和尼日利亞的能源需求預計分別增長145%和2100%。但在2100年之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在內的非洲大部分地區,“無法在人類經歷過的最強烈的高溫下保持涼爽”。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主任阿薩·派瑞森警告稱,“世界正處于沸點”。“南亞的極端高溫、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戰爭和沖突……全球不平等危機越來越緊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變革的緊迫性,最重要的是立刻行動起來。”
美國“美國之音”電臺稱,熱浪可能長期影響貧窮國家下一代的未來。研究人員稱,經歷了炎熱的一年后,貧困地區的學生在數學、閱讀測試中得分更低。這可能是因為高溫導致他們的家庭收入更少,這些家庭在教育、食品、健康方面的支出隨之減少。
《財富》認為,基本的能源供給能徹底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為他們帶來健康、經濟機會、安全,提高生活質量”。“最重要的是提供解決方案。讓低收入人群有能力買到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電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人們共同努力,扭轉局面。“世界著火了……我們必須站得更高,才能挽救可持續發展目標,信守建立和平、尊嚴、繁榮的世界的承諾。”他說。(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