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挪威氫氣公司Nel表示,已通過私募融資籌集了大約1.72億美元的資金,同時,還考慮發行多達1000萬股的新股,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擴大產能。德國制氫設備生產商Sunfire日前也宣布,將與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合作伙伴和BlueEarth資本兩家企業合作,通過融資增加9500萬美元的投入用于擴大產能。
與此同時,歐洲電解水制氫項目投資部署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去年10月,歐洲氫氣生產商INEOS宣布,將在電解水制氫項目上投資超過20億歐元,在挪威、德國、比利時建立首批工廠,生產零碳排的綠氫。西門子能源近日則宣布,將投入約為3300萬美元,在德國柏林啟動電解水制氫設備的規模化生產,初始產能約為100萬千瓦/年。
業界普遍認為,電解水制氫產能規模的擴大得益于歐洲多國的利好政策。以德國為例,其于2020年通過了《國家氫能戰略》,計劃2030年部署500萬千瓦容量的電解槽,2040年有望擴大到1000萬千瓦。此后,歐盟委員會也推出了歐盟層面的氫能戰略,提出要在2030年前讓歐盟境內的綠氫產能達到4000萬千瓦。
根據美國投資銀行杰富瑞發布的一項研究,預計到2030年,全球總共需要超過4億千瓦裝機容量的電解槽用于生產綠氫,但以當前的部署速度,屆時僅能實現7000萬千瓦容量電解槽的部署。業內人士認為,全球低碳能源轉型趨勢下,綠氫需求將迎來大幅增長,電解水制氫規模亟需不斷擴大。
在歐盟看來,受俄烏緊張局勢的影響,歐盟各成員國對能源安全的擔憂日益增強,因此,需要不斷發展氫能等新能源,以進一步提高能源獨立性。
日前,歐盟委員會提出,應將歐盟綠氫生產目標再提高一倍,在2030年前增加1500萬噸/年的綠氫產能,以減少能源依賴。為此,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制定監管框架,以促進歐洲綠氫市場發展,并支持氫儲存和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在行業大幅擴產的趨勢下,電解水制氫設備的成本有望快速下降。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預計,未來10年內,電解水制氫設備的成本下降速度有望趕上太陽能、風能發電。
根據IRENA發布的一份報告,2010年至2019年期間,太陽能組件的成本下降了82%,同期,陸上風電成本下降了39%。“過去10年,從太陽能和陸上風電廠購買電力的價格大幅下降。對氫能而言,由于全球綠氫項目規模不斷擴大,預計未來10年電解槽成本也將出現類似的下降幅度。”IRENA表示,為實現這一成本下降目標,到2030年,全球綠氫產能需要超過1億噸/年,到2050年需超過4億噸/年,這將需要在2030年前每年部署約1.36億千瓦容量的電解槽,其中90%是堿性電解槽,10%是質子交換膜電解槽。
西門子能源全球首席執行官ChristianBruch表示,氫能是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電解水制氫設備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才能保證氫能利用的經濟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