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沖突爆發,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繼續增大,對今年國內物價形勢增加了新的變化因素, 對做好國內保供穩價工作形成新的挑戰。我們認為,考慮到國內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的基本盤牢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3%左右的CPI年度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在工業生產資料領域,要緊緊抓住穩煤價這個“牛鼻子”,對沖國際能源上漲帶來的輸入性壓力,進而穩電價,穩住能源價格的“基本盤”,對穩經濟提供強力支撐。
俄烏沖突抬高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價格,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增大
自2月24日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烏局勢急劇變化,美歐對俄制裁不斷加碼,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且呈普遍上漲態勢。其中,與俄烏出口密切相關的原油、天然氣、部分農產品和有色金屬價格受沖突影響最為顯著。
具體來看,俄烏沖突以來價格漲幅最高的是天然氣,東北亞天然氣JKM、歐洲天然氣TTF價格最大漲幅分別為204%、164%,倫敦鎳、芝加哥小麥價格最大漲幅分別為97%、63%,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價格最大漲幅超過30%。和上年最高價比,沖突導致原油、東北亞天然氣、小麥、大豆、棉花、白糖、銅、鋁、鎳價格再創新高,其他品種多數接近去年最高值。鎳價暴漲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3月8日暫停交易,直到3月16日重新交易,并設置漲跌幅限制。
地緣政治沖突和戰爭歷來是引發油價大幅上漲的主要推手。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油價都出現劇烈波動。俄羅斯是全球石油生產三巨頭之一,年均日產量近1100萬桶,日均出口量約740萬桶,占比約12%,產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二位。俄烏沖突必然使得俄產能和出口受損,進而加劇石油供應緊張。在天然氣市場,俄羅斯的影響力更為顯著。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儲量,歐洲是主要出口對象。據統計,歐洲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90%,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約占歐洲天然氣進口總量的35%。因此,俄烏沖突將對全球能源價格產生影響。此外,俄羅斯是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烏克蘭是第四大玉米出口國。俄羅斯還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國,鉀肥約占全球供應量的20%。
隨著俄烏開始談判,對沖突的烈度和預期有所緩和,最近相關商品的溢價有所回落。總體來看,俄烏沖突把大宗商品價格推升到新高位的同時,價格震蕩幅度也是歷史所罕見。我國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費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成為影響今年國內物價變動的新因素。
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對我國CPI的影響總體有限
俄烏沖突對我國CPI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糧價上漲增強國內糧價上漲預期、以及油氣價格向終端消費價格傳導方面。我們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傳導影響總體可控、幅度有限,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繼續保持物價的平穩運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今年2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40.7點,環比增3.9%,同比增24.1%,創歷史新高。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對國內的影響主要是預期性的。我國小麥自給率高,國內價格穩定性較強。烏克蘭是我國第二大玉米進口來源國,2021年我國進口玉米2835萬噸,其中從烏克蘭進口824萬噸,僅占國內玉米消費量的2.7%。我國進口玉米主要用于飼料,進口來源渠道、飼料替代品多,因此俄烏沖突對我國玉米價格的影響有限。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為我國糧價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糧食的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
從我國CPI的結構上看,CPI的主要變動因素是食品價格。食品價格除了糧食外,豬肉價格是主要影響因素。當前豬肉價格還處在周期性下行階段,豬肉價格同比增速已經連續16個月負增長,是影響CPI處于低位的主要因素。當前部分省市豬肉價格過度下跌,相關部門已經啟動凍豬肉收儲以穩定產能和價格。其它副食品方面,國內牛羊肉、禽蛋供應穩定,而蔬菜價格會有季節性波動。雖然每年都有部分地方出現不利天氣,但蔬菜產量恢復較快、不會影響供應大局。當前正處國內春耕時節,農業用肥量逐漸擴大。近期國家已啟動儲備投放,督促有關企業保障春耕用肥,國際化肥價格上漲對今年春耕影響不大。
我國進口能源中,依存度最大的是石油,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對我國CPI的影響相對較小。我國石油進口已經實現來源多元化,俄羅斯石油占我國總進口量的比例在15%左右,我國與俄羅斯有長期的石油供應協議,且有管道直接輸入我國,俄烏沖突未影響到從俄進口原油。按照現行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如果國際油價超過80美元/桶,扣減加工利潤率;如果國際油價超過130美元/桶,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不再調整。通過在加工環節扣減利潤率,以及設置價格調整的“天花板”,現行成品油價格政策可以有效的減弱國際油價的傳遞影響,將通脹傳導壓力和居民用油價格控制在相對較合理水平。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截至3月17日連續五次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后,汽柴油累計上調幅度每噸分別為1875元、1805元。我們測算,成品油價格上漲預計會拉動一季度CPI上漲0.1個百分點,對二季度及全年的影響不大。
天然氣價格國內外傳導有限。國內約一半的天然氣實行門站價格管理,這部分氣價不會隨國際市場變化。同時,我國進口氣源里,與油價掛鉤的長協比例較高,價格相對穩定,傳遞效應較弱。只有少部分從現貨市場采購的液化天然氣(LNG)價格隨行就市,但和歐洲相比,受益于門站管理氣價的穩定錨作用,我國LNG價格波動幅度明顯低于國際市場。去年初日韓天然氣大漲97%及12 月歐洲天然氣大漲165%期間,我國LNG價格漲幅僅分別為6.6%和34%。
穩定國內煤炭價格,對穩定用能成本和PPI意義重大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能源生產大國。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是富煤貧油少氣,在全國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煤炭占94%左右,自有煤炭資源完全能滿足消費需求,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在57%左右,油氣合計占比約27%,水電、新能源以及核能占比約16%。可以說,保障國內煤炭供應充足、價格總體穩定,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全局。
去年下半年,受供應偏緊疊加需求相對旺盛影響,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同比漲幅由6月份的37.4%逐月擴大至10月份的103.7%。特別是9-10月,投機資金利用供需偏緊的題材惡意炒作煤價,價格脫離基本面大幅飆升,期貨價格接近2000元,市場喻之為“煤超瘋”。煤炭價格成為影響PPI大漲的重要因素。在去年PPI上漲8.1%中,石油、煤炭、化工、鋼鐵、有色五個行業合計對PPI的影響力超過8成,其中煤炭開采與洗選業價格平均上漲45.1%,是價格漲幅最大的行業。 煤價大漲導致煤電嚴重虧損,多個省份電力供應緊張,甚至出現了多年未見的拉閘限電情況。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果斷采取一系列調控措施,增加煤炭供應、加強市場調控,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有力地保障了能源安全穩定。去年末以來,煤價從高點明顯回落。
去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深化燃煤發電上網市場化改革,完善了“基準價+上下浮動20%”市場化電價機制,實現了煤電上網電價和用戶電價的有效聯動。今年2月,印發通知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明確合理區間里煤、電價格可以有效傳導。這兩次改革實現了煤和電的“區間對區間”,煤炭價格、上網電價、用戶電價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三價聯動”,理順了煤電價格關系,破解了“煤電矛盾”老難題。這兩項改革措施是重大的機制創新,煤炭價格在區間里運行時,可以實現下限保煤、上限保電,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堅持穩中求進、加強統籌協調是做好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規律。面對國際風險挑戰,做好今年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也要堅持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要立足煤炭是能源“壓艙石”作用,重點要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三價聯動”的有效運行,根基是煤價,煤價穩則電價穩,也就穩住了能源價格的“基本盤”。企業用能成本穩定,也就穩住了成本預期,為穩經濟提供了強力支撐。
幾點建議
目前,俄烏沖突加劇了全球市場對能源等大宗商品供應安全的擔憂,油氣和糧食價格大漲整體抬升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水平。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形勢更加嚴峻復雜,不確定性加大,應對好輸入性通脹壓力,國內保供穩價工作任務更為艱巨。因此,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切實保障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實現全年物價調控目標,穩煤價意義重大。
(一)高度重視今年保供穩價工作
當前國際形勢處于俄烏沖突的特殊時期,國內外物價形勢又有鮮明反差,既要鞏固國內來之不易的物價穩定成果,又要防止輸入性通脹帶來新的沖擊。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保持國內物價穩定,最主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要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對有可能受到沖擊的行業和商品要采取特殊的超常規的政策進行應對,盡最大努力保證國內經濟和群眾生活不受俄烏沖突影響。
(二)堅持“先立后破”,保障煤炭供應充足
保障煤炭產能,保持煤炭生產增產穩產。完善儲備調節機制。增強運輸配套能力和需求側調節能力。較長期看,能源低碳轉型要堅持“先立后破”,避免過早地削減對煤炭的投資。在增強煤炭供應彈性的同時,要提高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之間的兼容性。
(三)強化市場預期管理
健全煤炭生產流通成本調查制度和市場價格監測制度,全面及時準確掌握煤炭生產企業和產業鏈各環節價格、成本變化,確保“心中有數”“心里有底”,夯實調控基礎。強化輿論宣傳和正確導向,堅決打擊輿情炒作。加強資本和投機炒作管控,降低資本炒作對價格的影響。強化煤炭價格指數評估審查,規范價格指數發布行為,正確引導市場預期。
(四)加強市場監管
強化市場和價格監管,促使煤炭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健全行業信用體系,強化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加強煤炭價格期現聯動監管,強化反壟斷監管,及時查處市場主體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對投機資本惡意炒作露頭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