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多地持續發力穩投資,密集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其中,氫能、特高壓項目成為亮點。專家認為,重大項目建設加速發力,為今年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力度,呈現三個明顯特征:一是突出“早”字,實現投資項目早準備、早籌資、早投資、早建設、早見效,實行投資整體前置,為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提供強力支撐;二是突出“快”字,投資項目節奏進度明顯加快,投資對經濟的貢獻度顯著提升;三是突出“新”字,為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造賦能,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內涵不斷豐富。
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支撐,3月份以來多地紛紛在重大項目建設上發力。3月23日,青海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復工。據悉,此次開復工1184個重大項目,涉及綜合交通、清潔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估算總投資5800億元以上,年度計劃完成960億元,一季度計劃完成近200億元。
此外,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四川省德陽市、甘肅省酒泉市等多地也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涵蓋基建設施、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基建等多個領域。如青海省開工的項目中,中國廣核集團德令哈200萬千瓦光熱儲一體化項目是國內儲能配比率最高的光熱儲多能互補項目;3月18日,寧夏集中開工107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5042億元,其中最大項目是寶豐200GWh鋰離子儲能全產業項目,總投資692億元,項目建設周期15個月,全部建成后將會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新型儲能電池制造基地,可實現年產值約3700億元;3月22日,德陽市集中開工項目共62個,總投資455.2億元,其中德陽川發龍蟒鋰電新能源材料基地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創下德陽本地單個項目投資額新高。
記者注意到,一批氫能項目加速開工。例如,3月14日,江蘇省2022年新能源重大項目——國富氫能裝備產業基地(三期)項目開工奠基,項目總投資15億元;3月15日,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在山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開工建設,總投資100億元,一期投資40億元,將開展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研發,打造國家級氫能創新平臺,建設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推進氫能在交通、供能等領域全面應用。
“3月份我國多地陸續開工一批新能源重大項目,標志著以氫能為主要代表的綠色能源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也為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轉型、保護能源安全、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和構建能源發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產業支撐。”張依群說。
新基建相關重大工程也在加快建設。例如,3月24日,福州-廈門、駐馬店-武漢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兩項工程總投資109億元,計劃于2023年建成投運。兩條電力大動脈將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注入更加強勁的動能。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侯賢平對記者表示,這些重大項目不僅涉及傳統基建,特高壓、儲能等新基建產業鏈也迎來發展良機,這也是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動作,對于經濟穩增長會起到積極拉動作用。
在重大項目牽引下,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大項目投資增長明顯,今年前兩個月計劃總投資在億元及以上的大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5.8%,對全部投資的貢獻率接近60%;基礎設施投資和民生領域投資加大,各地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積極推動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等投資建設。前兩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1%,比上年加快7.7個百分點。
“今年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重大項目建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張依群表示,需要進一步加大重大項目投資力度,緊緊圍繞提升基礎設施功能、強化經濟支撐能力、補齊國計民生短板,重點推進水利、交通、農業、能源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做到“筑牢基、固住本、托住底”,用不變的經濟發展定力抵御復雜多變的外部影響和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