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和能源政策方面的國際合作一直基于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它可以幫助各國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然而,合作的基礎是和平。因此,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世界其它地方,盡全力避免戰爭沖突,是我們共同的任務。
更為堅決的能源轉型政策
在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上,德國新政府進行氣候資產負債總結并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德國政府在初期資產負債表中指出:迄今為止采取的措施不足以實現德國到2045年氣候中和的目標。在能源轉型和氣候保護方面,德國新政府可以說是以抵押貸款的方式開始了新的執政期。為了彌補已經出現的落后局面,德國政府已經承諾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擴大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快步伐。為此,聯邦政府宣布了一個極其雄心勃勃的時間表:所有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措施都將在2022年底前出臺。
早在2022年春季,全面的法規計劃,如太陽能加速法案、陸上風能法和氣候保護合同的引入,就已經得到通過。這些是必要的,例如減排的速度必須在到2030年之前提升幾乎兩倍,才能保證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雖然在過去十年中,排放量平均每年下降1500萬噸,但從現在到2030年,每年必須下降3600萬至4100萬噸。
早在2021年10月,德國能源署就已經在其指導研究報告 《邁向氣候中和》中描述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通過展示在德國實現一體化的、氣候中立的能源系統的方法,這項綜合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了能源和氣候政策的基礎。
去年年底,為了加速能源轉型,德國新政府宣布:“理想”的方案是在2030年之前而不是2038年之前淘汰煤炭;將所有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增加三倍;并在203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在國家電量結構中的份額提升至80%。不僅僅是可再生能源的擴展目標是雄心勃勃的。德國政府還致力于快速發展氫氣生產,并為德國制定了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計劃到2030年電解能力達到10 GW這一目標。
能源轉型的全局考慮
氣候和能源政策的目標將為德國帶來巨大的變化。在這個十年結束之前,必須對工業和能源系統進行全面的結構調整。僅僅是燃煤發電和核電的同時淘汰,就對德國的能源系統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了確保能源的可靠供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擴展將必須比想象的還要快得多,而且20年內將經歷一場大規模的整體電氣化推進。所有這些都對我們電力系統的發展建設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考慮到這些挑戰,我們在規劃能源基礎設施時的一個關鍵是要始終保持大局觀。畢竟,為了實現從化石燃料到氣候中和的能源系統的轉變,電力、天然氣以及未來的氫氣等基礎設施的發展建設必須更好地相互協調。而德國的能源網絡也必須與德國2045年的氣候目標保持一致。為了擴大網絡并確保供應安全,德國能源署在其最近出版的《網絡研究III》中建議制定系統性綜合發展規劃,目的是將迄今為止平行實施的項目聯系起來,從而實現綜合能源基礎設施規劃。這種相互協調的基礎設施規劃既節約了成本,又可以作為跨行業能源轉型成功的基礎。
德國越來越依賴國際解決方案
一個事實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為自己確定這些解決方案。德國的能源系統也嵌套在歐洲的經濟和法律體系中。因此,歐洲的框架對德國的國家政策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例如,通過 "綠色新政",歐盟(EU)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立法框架,以實現《巴黎氣候協定》中的目標。綠色新政也增加了德國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動的壓力,它對德國氣候目標的實現具有決定性意義。
同時,歐盟本身也被嵌套在一個總體的能源政策參考框架中。只有考慮到全球的框架條件,它才能成功地擬定歐洲能源和氣候保護政策。這一點在關于引入歐洲二氧化碳邊界調節機制(CBAM)的爭議性討論中變得尤為明顯。目前激烈討論的歐洲二氧化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方案被視為避免碳泄漏的一個可能的工具。盡管歐盟在氣候保護方面有雄心壯志,但必須注意不能危及其產業的競爭力。德國尤其不能冒德國公司轉移到國外,在不太嚴格的氣候保護規則下生產的風險。
2021年7月14日,歐盟委員會成為世界范圍內首個提出這種機制設計草案的參與者。根據該草案,進入歐洲經濟區的產品和原材料的進口商將必須為其進口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購買排放配額,其價格將基于歐盟排放交易機制的二氧化碳價格。從關于歐洲二氧化碳邊境調節機制的討論中可以看出,這種機制也可能與我們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產生沖突,即使其從根本上是符合世貿組織WTO法律的。因此,邊境調節機制應該被嵌入到國際貿易和工業政策的整體戰略中,通過嫻熟的氣候外交與國際伙伴緊密合作。
這就是為什么德國政府有致力于建立一個國際氣候俱樂部的想法。去年,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已經反復倡導實施這樣一個國家聯盟,在這個聯盟中,那些為自己設定了類似的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并能就基本措施(如共同的最低二氧化碳價格)達成一致的國家將聯合起來。為了激勵其他國家加入氣候俱樂部,成員應該享受外人沒有的優勢,如貿易特權。一個由經濟強國組成的、受益于共同規則和簡化貿易的聯合,可以對其他國家產生帶動作用。因此,氣候保護將從一個成本因素轉變為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
國際氣候俱樂部將有可能引發國際氣候政策的范式轉變。朔爾茨總理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強調了這一點。其核心思想是,雄心勃勃的國家不再需要等待氣候保護目標最低的國家。在氣候俱樂部內,他們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與世貿組織的聯系將給氣候俱樂部一個既定的框架,適合在有爭議的問題上達成共識,例如引入碳上限和交易機制。因此,這種合作方式應該是歐盟氣候外交的目標。德國政府在2021年8月表示,希望及時實現建立一個 "合作和開放的氣候俱樂部",并希望在歐洲層面協調實施這一概念。
中德能源與氣候合作潛力巨大
今年,德國政府接任七國集團主席國。德國已經明確了在擔任主席期間的一個優先事項:建立一個合作和開放的氣候俱樂部。七國集團的形式是一個重要的多邊論壇,因為它幾乎代表了全球經濟體量的一半。然而,像中國這樣的重要國家并不在這個集團中。中國不僅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國際氣候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德國政府也應該在二十國峰會G20的框架內以及在德國與中國的雙邊關系中推行氣候俱樂部的理念。
我們確信,在氣候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催化劑,使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國家在國際政治的其他挑戰上也能坐到談判桌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講話也在這方面釋放了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希望就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開展更多國際合作。
全球9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那些已經承諾自己減排目標的國家造成的,這對國際氣候保護是一種鼓勵。中國也為氣候保護和經濟脫碳化制定了很高的目標。例如,中國政府已經發布了到2030年減少碳排放的行動計劃,并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
中國各省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責任。中央政府讓各省在執行氣候目標方面承擔更多責任,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舉措。也許在措施規劃和實施過程中,省級政府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例如,通過像德國能源署進行的針對德國的指導研究(一體化能源轉型、邁向氣候中和)一樣,在選定的省份實施具體的燈塔項目,其他省份可以從中學習到寶貴經驗。在燈塔項目的展示效果方面,德國能源署在德國和中國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燈塔項目的實施為很多重大的挑戰確定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且能為其他省份實現其氣候目標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