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加快實施大數據中心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據悉,我國將加快建設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8個國家級數據中心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被認為是繼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之后,我國在新時代格局下迎來的最新基建大工程。
業內人士表示,這8大樞紐,10大集群內,東西分布均勻,多數恰好已是第一批、第二批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地區。隨著電力市場化推進到現貨實時結算階段,新能源消納,尤其是跨省跨區資源調度將完全依托于電網算力。
助電網算力再升級
江行智能聯合創始人邵俊松表示,“東數西算”是將我國東部沿海區域的數據計算需求,交由內陸區域的數據中心去處理,但有些實時性較強的數據計算仍要留在數據產生的附近進行處理,因此,除了西部地區的大數據中心外,國家還規劃了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區域的大數據中心。
“在此基礎上,各類行業數據將會集中落地在這類大數據中心。電網數據中心也將隨著國家級數據中心樞紐節點的建設而快速擴大,電網各部門業務數據匯聚將更為便捷,算力的提升也會引導數據價值的體現,從傳統的部門業務數據挖掘轉向跨部門乃至跨行業數據的多維分析,從而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邵俊松認為。
沙利文大中華區咨詢總監徐彪告訴記者,在“東數西算”這一新時代國家超級基建工程啟動的背景下,如何將現有電網基礎設施與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充分融合,打造輸出電力、算力的新型融合基礎設施是關鍵。
他認為,未來電網在保障輸送電力的同時,將更充分融合支持算力發展需求。不僅電網的算力將大幅提升以滿足“東數西算”的需要,同時,電力即算力,電力的分布式生產和消納、遠距離大規模的電力輸送等功能形態,都可以同步加載算力資源,實現資源復用與時空優化。電網的核心樞紐功能將在“電力+算力”時代得到進一步豐富,電力+5G、電力數據中心對外服務等利用模式可充分響應用戶對電力和算力的雙重需求,重構能源基礎設施的功能與價值。
將引爆新一輪電網投資
事實上,算力之于信息時代,猶如電力之于工業時代、水利之于農業時代,是信息時代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經過“西電東送”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張全球能源配置能力最強、高壓輸電線路最多、安全運行水平最高的電網,正向全面建設能源互聯網的方向大步前進。
邵俊松提出,在規劃的8個國家級數據中心樞紐節點中,有3個是需要電能輸入地區,例如成渝有季節性的電能輸入需求。這些數據中心的電能消耗,必然引起電力供應能力的新需求,引爆一輪圍繞數據中心的電網投資。
他認為,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下,鑒于新能源電站的主要布局位置,圍繞數據中心布局的電網投資重點必然是跨區域輸電網架的建設。特高壓將有助于形成點對點的電能傳輸,有利于電網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圍繞國家級數據中心樞紐節點的特高壓建設必然會和數據中心建設同步加速,形成互動和聯動效應。
徐彪認表示,從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進程來看,適度超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國家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數字經濟、電力新能源都是適度超前建設的重點基建領域。特高壓作為“東數細算”的重要支撐,疊加數字經濟和電力新能源的雙重使命,是基建適度超前建設的主戰場之一,預計“十四五”期間的建設計劃將加快落地,為滿足“東數西算”的電力運輸,特高壓在原有基礎上需增加近70%。
促進電網多方面轉變
眾所周知,數據中心是電能消耗大戶。邵俊松認為,在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實現“東數西算”,必然會引發電網的多方面轉變。
在邵俊松看來,首先,數據中心類型負荷的空間轉移,將有利于西部地區的清潔能源消納;其次,數據中心的配套可再生能源電站和儲能電站的建設,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最后,數據中心在線負荷具備空間轉移特性,離線負荷具備時間轉移特性,兩類負荷都可參與需求側響應市場。數據中心負荷還具有短期和中長期的可預測性,能從電能量市場、容量市場、需求響應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多方面獲利,必然會作為重要力量參與到電力市場交易中,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徐彪表示,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持續推進,8個國家級數據中心樞紐節點加快建設,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將大幅增加,西部省份的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本地消納規模將大幅提升,有助于提高綠色能源在數據中心的使用比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徐彪認為,隨著電力市場化持續推進,逐步進行現貨實時結算,新能源消納、跨省跨區資源調度等關鍵問題的破解有賴于電網算力的發展。電力現貨運行常態化,對電量結算的算力和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東數西算’工程順利推進,離不開以電網為核心基礎的電力市場化改革所塑造的良好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