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1(第十屆)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暨展覽會現場上,記者在陜煤集團展臺看到,一塊塊烏黑發亮的煤,可以變成晶瑩剔透的雪白顆粒,或細膩均勻的白色粉末,也可化身清澈透明的液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產品、項目本身,“綠色”“低碳”“多元”等關鍵詞被多家企業不約而同列為重點展示內容。
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秘書長胡遷林看來,現階段,煤炭仍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而現代煤化工可將煤炭轉化成為高值化油品和化工產品,實現從轉化到終端利用全過程的最大限度清潔利用,是提高利用效率、增加產業附加值、實現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推動力。
“現代煤化工是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必然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進一步分析稱,我國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基本國情和發展中大國的所處階段,決定著經濟發展與能源需求仍未脫鉤。在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過程中,能源安全至關重要。表面上看,是政策收緊、要求提高帶來的新壓力,倒逼現代煤化工轉型升級。在此背后,實則暴露出行業長期存在的多重短板亟待補齊。
謝克昌直言,一方面是外在缺乏系統認知。由于缺乏對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的認識,部分地區存在“運動式”減碳行為,出現“一刀切”“去煤化”的嚴重傾向。比如部分控煤政策,置煤炭既是燃料又是原料的雙重屬性不顧,不分開統計,使煤化工產業成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是內在不足影響產業競爭水平。技術創新和突破的欠缺,致使煤化工項目本身的能源利用與資源轉化效率偏低,環保問題突出。
那么,在新要求下,煤化工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陜煤集團副總經理尚建選認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使煤化工回歸作為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手段的本質屬性。要求產品設定、工藝選擇必須以低能耗、低排放作為衡量標準,技術必須立足原料煤特性,工藝條件符合低能耗、低排放的衡量標準,項目必須滿足物耗、能耗最低及排放最少的衡量標準,園區必須滿足循環綠色多聯產的衡量標準。
“煤炭是我國主體能源,但也必須與其他能源品種協同共濟。”謝克昌表示,現代煤化工作為能源產業鏈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應放在“能源體系框架”之下謀劃發展,兼顧清潔性、低碳性、安全性、高效性與經濟性。還應加強現代煤化工與清潔能源互補融合,建設低碳煤基綜合能源產業基地,充分利用現代煤化工過程中副產品高濃度二氧化碳的優勢,超前部署、拓展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途徑。此外,企業還可主動融入全國碳市場,通過碳交易機制降低減碳成本,通過碳管理機制完善現代煤化工碳排放核算標準、實現碳排放精細化管理。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李君發表示,可考慮在黃河流域外煤炭富集、水資源豐富地區規劃新型示范基地,依托現有運煤通道,在煤、水市場環境組合條件較好中部地區布局示范基地。同時,各基地應以低碳發展為導向,以零碳發展為目標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