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9日,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暨中非經貿合作論壇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本屆博覽會的主題是“新起點、新機遇、新作為”,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盧旺達、南非、塞內加爾6個非洲國家作為主賓國參會,浙江和江西擔任主題省。針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本屆博覽會采用“線下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會模式,同步開啟“云會議、云展覽、云交易”。
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1年。21年來,中非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務實合作碩果累累、人文交流空前活躍、相互支持愈加堅定。現在,中國和非洲互為重要貿易合作伙伴,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已成為推動中非經貿舉措落實的新平臺和擴大中國對非經貿合作的新窗口。
勢頭十分看好
來自肯尼亞的鮮花只需14個小時就可運抵長沙,來自南非的紅酒、摩洛哥的羊奶皂逐漸走進中國人的視野,剛實現對華市場準入的盧旺達干辣椒成為“爆款”產品……在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共有40多個非洲國家、近900家中非企業參展參會,匯聚起中非開放合作澎湃浩蕩的大合唱。
作為2018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的對非合作“八大行動”的重要內容,2019年,第一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舉辦。兩年多來,首屆博覽會在促進中非經貿合作方面成效顯著。
據悉,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頂層設計基本完成,中非經貿合作研究會、中非跨境人民幣服務中心、中非駐地服務中心等中非經貿合作交流長效機制不斷完善;非洲非資源性產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取得實質進展,可可、咖啡、堅果、鮮花等非資源性產品全產業鏈加快構建,盧旺達干辣椒等非洲產品市場準入取得突破;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初具規模,95家非洲國家商務代表處、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入駐;中非跨境電商、市場采購、易貨貿易對非貿易模式創新發展。
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舉行前夕,《中國與非洲經貿關系報告(2021)》在長沙發布。報告指出,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從2000年至今,中非貿易額增長了20倍。中國已經連續12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的地位。中非貿易額占非洲整體外貿總額比重連年上升,2020年超過21%,達到1800億美元。
8月26日,由中非民間商會組織發布的《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推動下,中國企業對非投資進入了“小步快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中國民營企業逐步成為中非經貿投資合作的主要力量,正在經歷從“走向非洲”到“落戶非洲”再到“扎根非洲”的轉變。
盡管籠罩全球的疫情陰霾仍未散去,但中非經貿合作的勢頭十分看好。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非貿易額達1391億美元,同比增長40.5%,達到歷史同期最高位。其中,中國從非洲進口大幅增長46.3%,達593億美元;中國對非全行業直接投資20.7億美元,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平臺更多、關注度更高、合作領域更廣泛。”總結中非合作的新進展,中國非洲研究院經濟研究室主任楊寶榮對本報記者表示,一是隨著中國企業對非洲市場的了解更加深入,除了中央政府層面搭建的平臺外,中非雙方的地方政府、企業、學界等層面之間搭建合作平臺的意愿更加積極;二是中非雙方過去比較關注政府層面和大企業的對接合作,現在更加注重探討中小企業開展合作的模式;三是針對非洲市場的特殊性,合作領域從基礎設施投資延伸到服務業領域,機制化合作已取得顯著成效。
優勢互補明顯
《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報告》指出,非洲的人口紅利將逐漸兌現,將出現全球最為迅速的城市化進程,制造業極具發展潛力,擁有豐富的資源儲備,正從新一輪技術革命中獲益。
“中非合作有獨特優勢。”楊寶榮表示,一是中非都有被殖民的歷史,相似的歷史起點奠定了雙方互信的基礎。構建真正的多邊主義,讓更多發展中國家民眾真正受益,是中非雙方合作的共識;二是中非產業互補的優勢非常突出。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和產能,有能力、有意愿為資源稟賦差異巨大的非洲國家提供產業對接服務。非洲國家現在不具備發展條件又有發展預期的領域,都是中非未來可以開展合作的重點;三是中國的技術和資金優勢對非洲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正積極支持向非洲進行技術轉移和人才培訓,提升非洲國家的技術水平。此外,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設置了很多基金。這些基金對推動中國企業落地非洲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孵化作用;四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為中非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中非已在跨境電商、電子結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產業領域展開合作探索,未來在綠色產業領域也會有更多合作。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認為,投資合作是推動中非務實合作提質升級的強勁動力。中國是非洲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年來,中國對非直接投資流量年均增長超過25%。中國對非投資在疫情形勢下逆勢增長,從2019年27.1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29.6億美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中非投資合作互利共贏。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既推動了中國自身經濟發展,又為非洲國家提供了資金、技術等支持,幫助其將優勢資源轉化成市場競爭力。
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特肖梅表示,非洲必須與中國合作。中國企業在促進非洲基礎設施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很多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經在非洲大陸展開。同時,中國民營企業對于非洲經濟復蘇也十分重要,非洲大陸需要民營企業以各種模式在這片土地上建設投資。
未來前景可期
非盟《2063年議程》將實現經濟包容性增長列為重要目標之一。中國企業投資已成為非洲經濟包容性發展的推動力之一,推進了非洲工業化,促進了非洲就業,提升了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東道國的工業園區管理水平提升。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認為,中國和非洲的合作態勢十分強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企業仍持續對非投資,這為非洲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同時,雙方的合作始終關注并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非洲是一片充滿機遇的熱土。未來,中非合作前景可期。”楊寶榮認為,一方面,非洲12億多人口的統一大市場形成的速度在加快,今年1月成立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各個次地區的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非洲將成為中國產業和產能轉移的重要依托市場;另一方面,非洲自身的資源潛力也足夠支撐非洲在未來成為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非合作的健康發展不僅在非洲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對投資非洲保持樂觀,并針對自身問題與短板不斷加強能力建設,探索三方合作,制定長期經營規劃,融入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在市場力量的驅動下,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關注傳統投資領域的同時,正著眼于中高端技術制造、醫療醫藥、數字經濟、航空產業等新領域。
面向未來,中非經貿合作應抓住歷史機遇,推動轉型升級。
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執行秘書長、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肖皓認為,在新格局下,推動中非經貿深度合作應著力實現“六個轉變”:一是促進非洲經貿合作由過去的“輸血”向“造血”轉變;二是從以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為主,向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共同參與的格局轉變;三是從注重硬件建設向同時注重硬件、軟件建設轉變;四是從進口大宗礦產資源產品為主,向鼓勵進口非資源型產品、提升非洲國家長期出口能力和發展能力轉變;五是從現行國際經貿規則向大膽探索嘗試更接地氣的經貿治理規則轉變;六是從做好中非經貿合作向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講好中非經貿合作故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