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扎耶德未來能源獎”個人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俊峰在本次研討會上表示,創新是解決碳達峰、碳中和問題的關鍵,碳中和本身也是一場科技創新的競賽。“我們需要創新驅動解決發展轉型問題,通過新的技術、新的公司、新的產品降低‘綠色溢價’,同時通過制度和機制創新適應‘綠色溢價’。”
全國碳市場穩步推進 電力行業首批嘗試成效顯著
會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交易運營中心主任葉琳介紹了全國碳市場交易機制和啟動運行情況。葉琳表示,目前發電行業覆蓋碳排放超過45億噸,將成為全球最大碳現貨市場。因此,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以電力行業(純發電和熱電聯產)為突破口,后續按照“穩步推進”原則,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今年年底,涉及2162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
隨著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電力行業,大型電力集團的碳管理意識也在逐步提升,并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獲得了顯著效益。據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子杰介紹,國家能源集團制定了從集團公司、子分公司到基層企業的三級管理體系,并由龍源碳資產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對碳排放數據進行盤查,研究排放數據的合理性,進行碳交易和履約管理,最終實現集團碳資產的“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開發和統一交易”。
金融機構紛紛發力 助力綠色金融發展
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測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2060年,我國新增氣候領域投資需求規模將達約139萬億元,年均約為3.5萬億元,占2020年GDP的3.4%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7%左右,長期資金缺口年均在1.6萬億元以上。
國泰君安證券FICC碳金融業務負責人仝巖認為,未來能源領域可能有百萬億量級的低碳投融資需求,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入,需要通過金融市場得到滿足。在此過程中,綠色信貸、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保險以及各類金融產品,可能會圍繞碳中和相關標的快速發展。隨著碳市場定價的成熟,金融市場也將創設更多的融資工具,幫助建設碳中和的基礎設施。
本次研討會上,仝巖與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專業支持中心負責人童瑤分別分享了國泰君安證券和湖州銀行在碳金融和綠色金融領域的實踐。
仝巖表示,作為國內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方和核心定價機構,國泰君安證券通過做市交易模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助力碳定價,重點參與上海、廣東、北京、湖北等試點碳市場,累計交易量約4500萬噸,累計交易額接近10億元。目前,國泰君安證券投資的CCER開發交易項目已經超過五十個,包含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利用、森林碳匯、單車碳普惠等類型,為減排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國泰君安證券還通過持續開展碳融資交易,為實體企業提供新的融資通道。
童瑤表示,雙碳目標下,湖州銀行啟動了更加綜合的低碳轉型計劃,一方面針對經營活動制定詳實的碳減排行動,另一方面不斷加快信貸資產綠色轉型,加大新能源、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領域的信貸投放,開發碳金融產品,助力綠色金融發展。2019年至2020年,湖州銀行已連續兩年被《亞洲貨幣》評為“年度最佳綠色金融區域銀行”。在開展綠色金融創新工作時,湖州銀行主要聚焦綠色金融業務服務模式創新和環境社會風險管理創新,通過綠色園區貸、全域生態貸等綠色金融特色產品,支持綠色資產發展。
機遇挑戰并存 恒生電子解決方案賦能金融機構
碳中和新時代下,碳資產和碳負債將進入企業主體的資產負債表,并帶來日益重要的影響。企業面臨更多的政策監管和利好、綠色溢價及社會治理要求,需要圍繞碳中和目標進行轉型發展。
恒生電子旗下子公司恒生聚源副總經理夏青表示,無論是政策背景下企業碳排放造成的企業運營成本增加,還是一系列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灰犀牛”事件,都驅使投資者對于氣候變化與碳數據的關注,從最開始的價值觀導向,轉變為風險管理導向——即將氣候變化與碳排放,或者更廣泛的ESG因素視為影響企業長遠持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時,提供碳解決方案的公司(如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等)被視為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受到資本的青睞。
在此背景下,為賦能碳中和時代的金融投資,恒生聚源打造了一套完備的碳中和數據解決方案,提供碳中和的數據,包括碳中和指標、碳中和項目數據、碳中和指數、碳中和評級數據、碳交易數據等,企業可以根據相關目標進行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以及基本面研究,從而更高效地開展圍繞零碳排放進行的資產配置。
恒生電子低碳業務咨詢顧問蔣廷松還在研討會上梳理分享了金融機構雙碳實施的主要路徑,包括盤查和分析碳排放數據、建立碳排放的預測模型、確定企業的雙碳目標、制定企業雙碳路線圖和雙碳時間表,以及發布企業的雙碳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發布后,企業還需要建立碳排放管理平臺,對整個企業的排放進行管理和監控,并通過碳排放發布平臺,向社會實時披露排放數據,讓社會共同監督企業雙碳行動計劃的執行落實情況。
針對碳資管業務的潛在需求,日前,恒生電子推出碳資產管理與交易系統,依托自身在碳市場和金融行業的豐富經驗,助力排控企業實現碳資產與交易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將打通與全國碳市場的直連對接,實現集團級的電子化交易、配額管理、風險控制等業務能力,并通過智能化供需預測、策略交易、行情分析等技術手段,為排控企業提供高效、低成本、高質量的碳資產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