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林衛(wèi)斌:世界能源格局走勢分析

2021-08-15 00:12  來源:能源情報  瀏覽:  

近年來,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yè)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能源需求疲軟,另一方面,受“頁巖革命”和高能源價格背景下大規(guī)模投資建設等因素影響,能源供應能力不斷提高,全球能源供過于求,能源價格持續(xù)低迷。

那么,這種低迷的態(tài)勢是否會持續(xù)下去?未來能源供需形勢將可能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與此同時,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益引發(fā)人類對化石能源使用的思考和擔憂,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悄然開啟了人類化石能源終結時代。

那么,未來能源結構將如何深度調整?研究判斷未來能源市場的供求狀況、能源價格走勢、能源結構變化等問題對各國制定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及應對能源安全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興市場經濟體帶動能源需求持續(xù)增長

2012年以來,全球能源消費增速顯著趨于放緩。根據BP統(tǒng)計數(shù)據,2012年之前的10年間,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2002年的138.8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2年的180.3億噸標準煤,年均增加近4.2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速為2.7%。這一時期較快增長的能源需求主要由高速發(fā)展的中國經濟所拉動,10年間中國能源消費量增加了23.4億噸標準煤,占同期世界能源消費總增加量41.5億噸標準煤的56.4%。從2012年開始,世界能源需求呈現(xiàn)疲軟態(tài)勢,增速逐步放緩,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增速分別為1.4%、2.0%、1.1%和1.0%,顯著低于之前10年2.7%的年均增速。

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發(fā)達國家在經歷2007、2008年金融危機后,經濟尚未完全復蘇,能源需求疲軟。以北美、歐洲及歐亞地區(qū)為例,2015年北美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9.9億噸標準煤,盡管與2012年相比略微增加,但仍低于2008年40.3億噸標準煤的消費量;歐洲及歐亞地區(qū)2015年一次能源消費量為40.5億噸標準煤,相比于2008年下降了6.2%。

二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及產業(yè)結構調整降低了能源需求增速。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中國,隨著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產業(yè)結構的深度調整和持續(xù)升級使得能耗較高的重工業(yè)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持續(xù)下降,能源需求進入低速增長階段。中國的消費增速由2011年的7.3%下降到2015年的0.9%,趨近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根據BP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長量占世界總增長量的比例由2011年的74.5%降到2015年的34.4%,對能源需求總量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盡管當前能源需求呈現(xiàn)疲軟態(tài)勢,但是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仍有較大發(fā)展空間,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將不斷推進,人口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未來將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BP、IEA等權威能源機構的預測來看,盡管因為統(tǒng)計口徑及電力折一次能源方法不同導致對能源消費總量的判斷存在差異,但趨勢大體相同。到203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預計在249-280億噸標準煤的范圍內波動。其中,BP的預測最為保守,203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249億噸標準煤,較2015年增加約61億噸標準煤,累計增長34%,年均增長1.4%,增速與近幾年相比較有小幅的提升。

分地區(qū)看傳統(tǒng)的高能源消費地區(qū),如北美、歐洲等,受經濟和人口增長放緩、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未來的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維持不變。而快速發(fā)展的新興經濟體將在未來的20年間貢獻幾乎全部的能源需求增長。

具體來看,在所有拉動未來能源需求增長的新興經濟體中,印度的表現(xiàn)作為突出。雖然印度2015年的一次能源消費量僅有10億噸標準煤左右,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不足6%,但與10年前相比,其消費量幾乎翻了一倍,且這種增長趨勢并沒有減緩,近幾年增速仍維持在5%-6%之間。另外,印度對世界能源需求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初步顯現(xiàn)出來,過去10年,印度的能源消費增長量占全球增長總量的比例為13.9%,而單以2015年來看,這一比例高達27.1%。據BP預測數(shù)據,印度將在2020年以后取代中國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最主要的貢獻國,并在之后的10年里貢獻全球能源增長的四分之一。

印度之所以具備如此大的潛力,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急速增長的人口引發(fā)巨大的能源需求。目前印度的人口總量已經超過12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六分之一,作為當今世界人口第二大的國家,2015年印度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僅占世界的5.3%,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依舊沒有用上電,為滿足人民這一基本生活需求,大量的投資將涌向電力行業(yè)。二是經濟快速增長帶動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對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旺盛。過去10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達到2.1萬億美元。據BP估計,到2035年世界GDP將增長一倍以上(超過74萬億美元),且中國和印度將一起貢獻幾乎一半的世界GDP增量。由此可見,印度持續(xù)高速的經濟發(fā)展必然會引發(fā)工業(yè)、交通等領域強勁的能源需求。

二、能源結構將發(fā)生顯著變化

到目前為止,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仍不可撼動,但其內部結構卻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自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以來,化石能源的消費量急劇上漲,起初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的消費格局。進入20世紀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持續(xù)增加,石油取代了煤炭成為最主要的能源。根據BP統(tǒng)計數(shù)據,石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在1973年達到峰值(占比48.7%)后逐年降低,到2015年,石油占比為32.9%;天然氣所占份額不斷提升,由1965年的15.8%上升到2015年的23.9%,提高了約8個百分點;煤炭的占比在1999年降到最低點后(約25%),又出現(xiàn)小幅回升,近幾年占比維持在30%左右;核能的占比在經歷了短暫上升后又開始下滑,到2015年占比不到4.5%;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量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穩(wěn)步增加(主要以水電為主),所占比重由1965年的5.6%上升到2015年的9.6%,提高了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迄今為止,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另外,化石能源內部此消彼長,它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一直維持在85%以上,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依舊很小。

盡管短期內化石能源作為主導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但是受全球氣候變化、新技術的發(fā)展等因素的影響,未來能源結構將會發(fā)生顯著變化。一方面,隨著2015年12月巴黎氣候大會的召開,迎來了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巴黎協(xié)定》提出控制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在2℃之內,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控制在400億噸,2080年左右實現(xiàn)凈零排放,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之內,2060年左右實現(xiàn)凈零排放。要達到上述目標,到本世紀下半葉,全球要逐漸結束化石能源時代,建立起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低碳甚至零碳能源體系。為此各國都在不斷加大節(jié)能減排和推動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力度,在可預見的未來,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將不斷下降,同時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新技術的發(fā)展,天然氣的開采成本越來越低,且作為一種相對清潔、低碳的燃料,天然氣將取代煤炭成為第二大燃料。據BP預測數(shù)據,到2035年,石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分別約為28%、24%,與2015年相比,都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天然氣的比重與2015年相比提升了1個百分點,約為25%;核能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仍然較低,但也提升了1.5個百分點左右;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變化最大,在未來的20年里上升了近7.5個百分點。

與BP的預測不同,IEA假設了三種不同的情景對未來的能源結構進行了預測。這三種情景的差別在于: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各國將采取何種強度的行動。若維持當前氣候政策不變,到203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基本沒有發(fā)生變化,石油降低的比重被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所取代;若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逐步改進氣候政策,對2035年能源結構的預測與BP基本一致;若各國執(zhí)行最嚴格的氣候政策(IEA的“450情景”),煤炭的比重將跌至15%,同時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大幅上升到26%左右

總的來說,盡管不同機構的預測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只要各國采取一定的措施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未來能源結構變化的趨勢大體相同。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顯著降低,由當前的85%降低到占75%左右。其中,石油預計以年均0.9%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但它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卻在不斷下降,盡管如此,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燃料;天然氣預計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成為增長最快的化石能源,到2030年將取代煤炭成為第二大燃料。另外,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迅速上升,尤其是可再生能源。

在全球能源結構逐步發(fā)生變化的同時,世界各個地區(qū)的能源結構也隨之發(fā)生改變。長期以來,世界不同區(qū)域的能源結構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歸因于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中東地區(qū)和亞太地區(qū)為例,由于中東地區(qū)油氣資源較為豐富且開采成本極低,石油和天然氣占據了能源消費總量的98%左右,比重遠高于其他地區(qū);而在亞太地區(qū),中國、印度等國家煤炭資源極為豐富,使得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占到一半以上,石油和天然氣的比重卻明顯偏低,僅在40%左右。未來受碳排放量的制約,亞太地區(qū)的煤炭消費比重將會顯著降低,同時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將趨于上升。

以中國為例,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預測,到2030年,煤炭消費占比大幅下降至49%,較2015年下降15個百分點;石油消費占比下降至17%,降幅不大;清潔能源合計(包括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34%,較2015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

在上期的文章中,通過對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費結構的分析,以及對能源需求的預測,得出能源需求持續(xù)增長、能源結構發(fā)生顯著改變的結論。本期,我們將繼續(xù)從能源供應結構的調整、能源貿易重心的轉移和能源價格的波動等方面對世界能源格局走勢進行剖析。

一、能源供應更趨多極化、多元化

隨著頁巖油、頁巖氣等非常規(guī)油氣的興起,能源供應日趨多極化、多元化。在過去的10年里,石油、天然氣供應分別以年均1.1%、2.4%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全球石油、天然氣供應量分別達到91.7百萬桶/日、3.5萬億立方米。中東作為老牌的石油生產地區(qū),從2005-2015年,石油供應量雖時有波動,但整體上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2015年石油供應量達到30.1百萬桶/日,占石油供應總量的33%左右,并且近幾年來這一比重基本維持不變,目前中東地區(qū)仍然是全球石油供應最主要的來源。

然而,受益于頁巖氣革命,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委內瑞拉等美洲國家豐富的油氣資源得以開發(fā)利用,根據BP統(tǒng)計數(shù)據,在2015年石油剩余可探明儲量中,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占到世界的33.4%,為中東剩余可探明儲量的70.6%,美洲的石油(包括原油、頁巖油、液化天然氣等)供應由2005年的21.0百萬桶/日增加到2015年的27.4百萬桶/日,年均增加64萬桶/日,增長潛力巨大。若美洲的石油供應繼續(xù)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長下去,它將在2025年左右超過中東成為最大的石油供應區(qū)。同樣得益于頁巖氣開發(fā)技術的突破,2009年美國以5840.0億立方米的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并以4.7%的速度持續(xù)增長,2015年年產量已超過俄羅斯約2000億立方米。

隨著非常規(guī)油氣的開發(fā)日趨成熟和壯大,美洲地區(qū)有望成為“第二個中東”。從發(fā)展速度看,美國尤其令人矚目。2015年美國的石油日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2.7百萬桶,與10年前相比幾乎增加了一倍,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測算,2015年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下降到了24.0%,而在2005年,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還高達60.3%,美國很有可能在2020年以后成為石油的凈出口國,而據BP的保守預測,美國也將在2030年成為石油的凈出口國。以上表明,美國“能源獨立”戰(zhàn)略將成為可能。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以2015年剩余可探明儲量計,加拿大的石油儲量為1721.9億桶,占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0.1%,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其中以油砂資源最為豐富,目前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資源中,約95%集中在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依托油砂等非常規(guī)油氣和大面積陸上及海域的常規(guī)油氣,加拿大可能成為新的能源超級大國,據IEA預測數(shù)據,到2030年加拿大的石油產量將達到30-60百萬桶/日。美洲能源的高地崛起,進一步加強了能源供應的多極化趨勢。

從能源供應結構看,受碳排放政策日趨嚴格和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的影響,天然氣的供應進入黃金時代,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持續(xù)上升,能源供應持續(xù)向更為高效、清潔的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頁巖氣作為一種非常規(guī)氣源,在全球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約占全球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量的50%,隨著水力壓裂技術和水平井鉆井技術的應用及推廣,天然氣供應的增量幾乎可以平均地分為常規(guī)氣源和頁巖氣。常規(guī)氣源的增量大部分來自非經合組織,以中東、中國和俄羅斯增長顯著;頁巖氣在總產量中的比重由2014年略大于10%上升到2035年接近25%,未來10年內幾乎所有頁巖氣產出的增長都源于美國,而到2035年,中國將成為對頁巖氣產量增加貢獻最大的國家,每日產量達到3.7億立方米左右。天然氣的供應由“分布式”取代了“集中式”,緩解了制約天然氣發(fā)展的一大問題——遠距離輸送,未來天然氣在能源供應中的地位還會不斷提升。

可再生能源作為一種更加清潔的能源,在能源供應多元化發(fā)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發(fā)電領域。根據彭博新能源經濟研究組(BNEF)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G20成員發(fā)電量的8%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發(fā)電(不包括傳統(tǒng)的水力發(fā)電),相較于2010年的4.6%已有大幅增長;目前已有7個G20成員通過可再生能源為自身提供超過10%的用電量,而在2010年僅有3個;德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的比例最高,達到36%;英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占比增長最快,由2010年的6%上升到2015年的24%。

盡管未來可再生能源持續(xù)發(fā)展的趨勢是明確的,但由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受間歇性這一自然條件的限制,進一步的發(fā)展對電力的儲存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各國政府也需加大投資到發(fā)電廠的建設當中,而技術、政策等因素的不確定性導致不同機構對可再生能源未來發(fā)展程度的預測存在較大的分歧。其中,IEA的預測較為樂觀,認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包括水力)占全球發(fā)電量增長的一半,它在全球發(fā)電總量中的占比將增加至31%,成為電力行業(yè)最主要的燃料。此外,歐盟將繼續(xù)引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是到2035年,中國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增幅最大的國家,超過歐盟和美國之和。綜上所述,能源供應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是大勢所趨。

二、能源貿易重心從大西洋盆地向亞太轉移

隨著能源供需格局的改變,世界能源貿易重心將從大西洋盆地向亞太地區(qū)轉移。全球能源貿易尤其是石油貿易一直呈現(xiàn)出高度集中化的趨勢,過去石油的供應高度依賴中東、南美和俄羅斯等地,而石油需求主要來源于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個地區(qū)。由于石油資源分布的不均導致全球石油供需雙方存在明顯的錯位,逐漸形成了北美、歐洲和亞太這三大石油貿易區(qū)。

未來,隨著北美地區(qū)能源自給程度上升、歐洲油氣進口觸頂,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強勁的經濟增長推動能源需求快速增長,世界能源貿易中心將轉向亞太地區(qū)。根據BP的統(tǒng)計數(shù)據,2015年美國和歐洲的石油進口量為23.0百萬桶/日,較2005年減少了3.9百萬桶/日,占石油貿易總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51.5%下降到2015年的37.6%;亞太地區(qū)的石油進口占比逐年上升,到2015年達到49.0%,超過了美國和歐洲之和。當前,僅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進口量就已經達到12.6百萬桶/日,超過美國9.4百萬桶/日的進口量,直逼歐洲的13.6百萬桶/日。據IEA預測,到2035年,亞洲將成為全球石油貿易中心。

分地區(qū)來看,北美逐步向石油出口區(qū)轉變,對外依存度不斷降低。以美國為例,為扭轉能源供應受制于中東的局面,美國一直致力于尋找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路徑。根據EIA統(tǒng)計數(shù)據,美國石油的凈進口量由2000年的10.4百萬桶/日降至2015年的4.7百萬桶/日,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由52.9%降到24.0%,如前文所述,美國將在2030年成為石油凈出口國;天然氣的凈進口量由2000年的1001.8億立方米降至2015年的264.6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由15.2%降至3.4%。2015年美國天然氣產出量達到7672.8億立方米,僅僅略低于同期7779.7億立方米的消費量。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天然氣將實現(xiàn)自給自足并有富余的供應出口。在提升能源自給率的同時,美國還將加拿大、墨西哥等周邊國家發(fā)展成穩(wěn)定可靠的石油供應國,對地緣政治復雜、地區(qū)沖突不斷的中東及非洲等地區(qū)的石油依賴明顯降低。據BP統(tǒng)計數(shù)據,2015年美國從加拿大凈進口石油量高達2.8百萬桶/日,同年從中東地區(qū)的石油凈進口量只有1.5百萬桶/日左右,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一半左右。美國的石油自給及周邊國家的供應已占到消費總量的80%以上,逐漸退出全球能源貿易的中心。

為滿足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亞洲將成長為新的全球能源貿易中心,中國和印度或將分別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和煤炭進口國。與北美地區(qū)石油對外依存度持續(xù)下降不同,亞洲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顯著提升,據BP預測,到2035年亞洲占區(qū)域間凈進口的比重接近80%,并且超過40%的一次能源需求將依賴于進口,基本貢獻了全部新增能源貿易量。

具體以中國來看,“十二五”期間中國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加,由2010年的5.8百萬桶/日增加至2015年的7.4百萬桶/日,年均增加32萬桶/日;石油出口量保持平穩(wěn),在每日80萬桶上下波動;石油凈進口量持續(xù)增加,由2010年的5.1百萬桶/日增加至2015年的6.6百萬桶/日,年均增速5.3%。由于石油凈進口增速高于日均石油消費4.5%的增速,石油對外依存度連續(xù)十年上升,2015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0.3%,較2010年上升4.8個百分點。據中國能源研究會預測,203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8%左右。

目前來看,中東地區(qū)仍是中國石油進口的最大供給方,占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其中,沙特阿拉伯曾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但是從2014年10月開始,中國就逐漸減少對沙特阿拉伯原油的進口量,轉而大幅增加對俄羅斯的石油進口,2015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原油42.4百萬噸。根據中國海關數(shù)據顯示,2015年5月,俄羅斯開始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總而言之,未來亞洲將變成中東、南美、俄羅斯等地區(qū)競相爭奪的能源輸出市場。

三、能源價格將逐步回升

在能源價格中,油價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一方面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用到的燃料和產品大多來自于石油。另一方面,煤炭的價格一直以來受到石油價格的直接影響,走勢大致相同;近幾年來,天然氣價格似乎已經擺脫了隨油價而波動的趨勢,然而與石油不同,天然氣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統(tǒng)一市場,北美、歐洲和亞太這三大天然氣市場氣價形成機制不同,導致價格存在明顯的差異。

從石油價格來看,在1990年到2002年期間,石油價格相對平穩(wěn),基本維持在20美元/桶左右;從2003年到2008年,石油價格由28.9美元/桶飆升至97.0美元/桶;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石油價格達到局部最低點,此后又開始回升,到2012年,達到歷史最高點-105.0美元/桶;2013年到2015年,石油價格由104.0美元/桶跌至50.8美元/桶,年均每桶下降26.6美元。煤炭的價格走勢基本與石油同步,在經歷了2009年價格下跌之后,2011年又重新回到每噸130.1美元的價格高點,之后一直到2015年,煤炭的價格不斷下跌。天然氣的價格在2012年短暫的擺脫了隨油價波動的趨勢,然而從2014年開始,又隨著石油價格的降低而降低。由此可見,當前受全球能源供過于求的影響,能源價格持續(xù)低迷。

“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能源價格雖處于低位運行狀態(tài),但已經出現(xiàn)小幅回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數(shù)據,石油價格在2016年達到34.8美元/桶歷史新低后,開始出現(xiàn)小幅上升,2020年石油價格將達到49.4美元/桶,年均上升9.2%;天然氣價格由2016年的2.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升至2020年的2.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年均上升7.2%。

截止到2020年,煤炭價格的上升趨勢還未顯現(xiàn)出來。以石油為例,這一期間價格回升的根本原因還是供求狀況的改變。從需求層面看,受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拉動,全球石油需求穩(wěn)步增加,非OECD地區(qū)將貢獻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大部分;從供給層面看,OPEC地區(qū)將貢獻全球石油供應增量的多數(shù),但其增幅將有所趨緩,同時由于低油價致美國、歐洲、拉丁美洲、中國等相對高成本產油區(qū)產量下滑,加拿大森林大火、尼日利亞武裝沖突等偶然事件致該地區(qū)石油供應削減,全球石油市場過剩局面逐步緩和,國際油價較年初低位逐步回升。

2020年以后,盡管日趨嚴格的碳排放政策增加了清潔能源對石油的替代,減少了對石油的需求,但受全球人口增長及新興市場國家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持續(xù)推進支撐,全球石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不過增幅逐漸放緩。為滿足全球增加的石油需求,石油領域也將新增大量投資。同時,隨著石油開采區(qū)域逐漸向高成本區(qū)域轉移,石油邊際開采成本將逐步上升。因此,綜合預計國際油價將保持上升趨勢,但平均回升速度較2016-2020年有所放緩,據IEA預測,在這之后的10幾年里,Brent原油期貨年均價格或升至80-120美元/桶。

總體來看,北美“頁巖氣革命”、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快速發(fā)展、全球氣候變化和新能源突破發(fā)展等因素促使世界能源格局發(fā)生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總結為以下五點:盡管當前能源需求疲軟,快速發(fā)展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帶動能源需求持續(xù)增長;未來天然氣將取代煤炭成為第二大燃料,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迅速上升;隨著頁巖油、頁巖氣等非常規(guī)油氣的興起,能源供應更趨多極化、多元化;能源貿易重心從大西洋盆地向亞太地區(qū)轉移;未來全球能源供需趨于平衡,能源價格將緩步上升。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多渠道提升電力供應能力 清潔能源暖萬家

多渠道提升電力供應能力 清潔能源暖萬家

利用水源熱泵技術,提取江、河、海水中的熱量為居民供暖;利用回收樹枝、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燃燒發(fā)電,同時用產生的熱量為居民供暖;將生活垃圾進行焚燒,產出綠色電力,并將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替代燃煤小鍋爐,供工業(yè)企業(yè)用汽。這就是中國節(jié)能環(huán)保集團有限公司的保供作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哪些環(huán)保產業(yè)機遇,帶給企業(yè)什么發(fā)展思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哪些環(huán)保產業(yè)機遇,帶給企業(yè)什么發(fā)展思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在京落下帷幕,2021年經濟工作得到總結,在當前經濟形勢下,2022年經濟工作得到部署。
中國綠色能源技術惠及世界

中國綠色能源技術惠及世界

中國支持的肯尼亞加里薩光伏發(fā)電站年均發(fā)電量超過7600萬千瓦時,每年幫助減少6.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圖為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肯尼亞加里薩光伏發(fā)電站。
歐盟:解決能源危機關鍵在于”加快向清潔能源過渡

歐盟:解決能源危機關鍵在于”加快向清潔能源過渡"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近日表示,“當人們在加油站加油或為冬季購買取暖油時,會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價格上漲……”由能源價格驅動的高通脹對歐洲企業(yè)生產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日益擴大。
青海:能源轉型再升級 提升電源多能互補優(yōu)勢

青海:能源轉型再升級 提升電源多能互補優(yōu)勢

記者7日從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日前,國家“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和青海省首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貴南哇讓抽水蓄能電站可研設計工作正式啟動,將進一步推動青海新能源跨越式發(fā)展,提升電源多能互補優(yōu)勢。

推薦閱讀

熱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免責聲明
京ICP備16023390號-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務臺:010-63990880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盘锦市| 和平县| 河南省| 富阳市| 张掖市| 上蔡县| 武威市| 连云港市| 屏山县| 伊金霍洛旗| 红桥区| 阿坝| 都江堰市| 紫云| 深泽县| 江安县| 云安县| 栖霞市| 樟树市| 祁连县| 克东县| 农安县| 益阳市| 娄烦县| 安吉县| 新泰市| 丹棱县| 盈江县| 墨江| 新平| 礼泉县| 贵定县| 电白县| 彭阳县| 石首市| 德钦县| 临城县| 高唐县| 蓬安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