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升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增添動能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動能,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強勁蓄力。結合區域戰略定位與特質,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突出示范引領,打造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在北京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首個示范項目正逐步落地。
以自貿區開泰街為軸,北京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分為東西兩區域,金融辦公、生物研發、醫療服務等一批高精尖的產業將在此筑巢落戶。已建成的嶄新的“多站合一”能源站與園區建筑緊密融合。
“我們正為二期光伏板等項目建設做準備,豐富電、冷、熱、光等多種能源供應形式,更好地發揮項目的示范效應。”北京大興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林介紹,“待項目全部建成后,創新服務中心將全部由綠色可再生能源供應,預計年均節約標煤300噸。”
國網北京電力員工對重點線路開展無人機巡視。
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網北京電力加快重大項目配套電網建設,推進北運河遷改、架空線入地、老城雙修配套電力建設。
北運河通航工程是京津冀北運河水務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航后將連起京津冀三地的運河千年文脈。1月22日,潞城鎮北運河大堤上,北京通州供電公司施工人員緊張地操作拉管機。當天,隨著最后一根拉管牽引完畢,10千伏林蒙路、上店路過河拉管順利貫通,標志著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配套遷改潞城段土建工程的主要難點順利攻克。
電網升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增添強勁動能。國網北京電力立足“多方向、多來源、多元化”的外受電格局,今年國網將加快建設北京東—通州500千伏通道、通州北500千伏工程,全面啟動北京東—通北、北京西—新航城規劃前期工作,不斷強化和優化網架結構,將更多的清潔能源引入首都。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現代智慧能源體系加快構建
在車輛安全檢查、消殺,并準備好足夠的飲用水后,綠色公交車駕駛員毛華健便開啟了一天的工作。他駕駛的222路往返于嘉善高鐵南站和西塘景區,是浙江嘉興嘉善縣所有的公交路線中人流量最大的路線之一。開了近兩個月的綠色公交車后,他也有了自己的駕駛心得:“綠色公交相比傳統的燃油公交而言,駕駛更平穩,車廂內外的聲音都更輕,乘客都說乘坐更舒適。”
2020年11月30日,由浙江嘉善縣供電公司、嘉善縣交通建設投資集團共同打造的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首批公交綜合能源站投入使用。
國網浙江嘉善供電公司與國網上海青浦供電公司聯合開展跨省帶電作業。
項目一期建設城西、城北及高鐵站3個停車場共54臺充電樁設備,二期計劃投建14個站點共400余臺充電樁,涵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公交專線。這是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能源轉型升級,構建區域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智慧能源體系的一個縮影。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國網浙江電力發布行動計劃,支持浙江高水平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促進浙江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
2020年,國網浙江電力奮力作為,積極推進長三角配網聯絡線建設,簽署省間互供電費結算協議,初步實現電網互聯、服務互通,有力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上新臺階。
國網浙江電力將深化長三角區域各層級電力互通、運行聯動、服務趨同,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區域電網互聯互通和一體化辦電。到2025年,國網浙江電力將全面建立服務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跨省跨界協同工作機制,努力打造世界一流電力營商環境,加快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布局,基本實現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省級樣板。
電力大數據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通過分析,在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一般控制區內,有4家企業仍然存在繼續生產的現象,其中某公司用電量相比歷史同期出現明顯增長趨勢。”1月25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互聯網部監測分析管理專責高建勇正在對《“電眼看祁連”一期調研分析報告》作深入分析。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生產活動的研究分析,獲得該區域內環保部門重點關注企業監測分析的一般研究方法,對助力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及生態保護應用研究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網甘肅電力緊密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大力開展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創新應用。該公司研發并提供符合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需求的數據產品及服務,主動發揮央企“頂梁柱”作用,有力支撐了生態環境領域精細化管理與精準施策。
2020年10月9日,國網甘肅電力數字化黃河生態保護電力監控平臺上線,通過監測黃河沿岸重點企業用電量變化情況,為環保部門識別高風險排污企業提供參考。
國網甘肅電力員工通過“電眼”看黃河智慧監測平臺分析環保數據。
2020年12月,國網甘肅電力和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在蘭簽署《電力大數據助力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探索構建“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政企合作新模式。雙方在已建成的“電眼”看黃河——智慧環保用電監測平臺基礎上,進一步圍繞多維環保指標監測分析、散亂污企業發掘分析、智慧環保用電監測指數研究及構建、排污許可證企業監測、特定區域污染情況監測等,開展一系列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創新性應用,持續深入開展污染防治行動。
數字化黃河生態保護電力監控平臺試點上線以來,已累計接入81家企業電力、排污數據,完成4項監測分析報告,預計年節約人力成本1296人天,節約成本15042萬元。此外,由于甘肅地域的多樣性、代表性,通過對黃河流域甘肅段防污治污進行體系化的探究,其成果可迅速推廣至黃河沿岸其他8省。
“我們將不斷推進‘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試點工作,共同推動市、州級生態環境部門與各地市公司之間的橫向合作,加快電力大數據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產品設計和研發工作,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為先行試點,有效助力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讓甘肅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更高、‘含綠量’更足。”國網甘肅電力互聯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體化電網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現在工廠用電情況怎么樣?關于供電方面還有哪些訴求?”四川資陽供電公司高新(臨空)供電中心相關負責人于2021年春節前夕再次到愛齊(四川)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對提升供電質量問題進行回訪。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落地實施,四川資陽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大批現代化產業陸續入駐資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對持續、穩定的能源供應提出了更高要求。
愛齊公司新工廠生產基地建設時,高新(臨空)供電中心就建議采用雙電源供電,并主動介入內部高電壓設備調試。新生產基地投產以來,供電一直保持平穩。“現在對供電情況很滿意!”愛齊公司設施負責人表示,企業和供電公司溝通渠道也更順暢了,希望以后繼續加強交流,定期聯合檢查,確保工廠生產用電保持安全穩定。
國網四川電力員工上門服務企業客戶用電。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落地實施,成渝地區將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兩地的用電負荷也將持續快速增長。保障成渝雙城經濟發展,電力供應是基礎支撐之一。
作為川渝通道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20千伏文化輸變電工程每天對外輸送240萬千瓦時電量,進一步提升了“川電外送”能力,改善了川東、渝西中小城市群電網網架結構,滿足了負荷增長需要。安岳縣地處成渝經濟區腹地和成都、重慶的直線中點,是直接受益的地區之一。
國網四川電力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系統思考、全面謀劃電網未來發展。目前,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川實施的主要電網工程已在成都、綿陽、德陽等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