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常紀文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視頻講話中指出,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低碳和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是“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十四五”時期如何才能更好實踐“兩山”理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認為,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握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系,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轉變思路、擴寬新路,積極引導發展符合當地情況的、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就一定能實現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的雙贏。
“十四五”時期“兩山”理念的科學實踐路徑
綠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每個人都是受益者,因此各地各部門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同時,也要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嚴格保護中適度發展綠色經濟,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國內實踐,過去幾年已經取得突出成績,一些地方已經探索出自身特有的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模式,但是基于經濟社會基礎以及自然地理條件和天然稟賦等差異,一些地方的特色模式難以被其他地方復制,因此需要厘清實踐路徑和方法,因地制宜、科學地借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目前形成共識的轉化路徑和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依托綠水青山提供的生態環境容量開展工業活動,促進工業經濟的發展;二是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通過旅游、康養、綠色農業、藥物種植等方式轉化為經濟價值;三是通過綠水青山吸引人才來工作或者學習,吸引投資者來投資興業,為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營造必要的基礎和條件。
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國際實踐,必須堅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公平、合理、互惠地實施。通過“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倡議輸出的產業需堅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在互利共贏的同時走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將這些國家的綠水青山在嚴格保護中轉化為他們自己的金山銀山。綠色資本和產業輸出在“十四五”時期應當確保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在國際上的綠色口碑越來越好。
“十四五”時期“兩山”理念的科學部署思路
為了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我國必須通過科技進步、管理進步和全面轉型等措施,將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的歷史承諾與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和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十四五”時期統籌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低碳和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可以采取如下部署思路:
一是提倡全社會向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轉型,實現綠色和低碳發展,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為此,需要持續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補足生態環境保護的短板和弱項,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減少面源污染,提升環境容量。
二是大力發展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穩妥推進核能發展,減少對傳統化石原料的依賴,深度削減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可將化石能源消耗管控、溫室氣體排放管控與生態保護、污染防治一起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內容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指標體系中。
三是按照美麗中國建設的階段性目標,適度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將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氣候變化相統籌,將傳統大氣污染的排放管控和溫室氣體的排放管控相統籌,將PM2.5的削減和臭氧的排放管控相統籌,將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管控相統籌,將污染防控和健康保護相統籌。同時,重視并減輕企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負擔,統籌提升區域和企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績效。此外,建議繼續開展水專項、大氣專項、土壤專項等領域的攻關研究,突破生態環境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生態環境保護標準的提升夯實適應性基礎。
四是打通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運行的關鍵堵點,形成銜接協調、運轉順暢、實施高效的生態文明文化體系、經濟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安全體系,提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綜合績效。如對地上、地表、地下和水面、水體、河床或者海床、水體底土分設權益,實現權益的精準化保護;深化環境信用體制改革和制度銜接,強制推進生態環境責任保險和化學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銜接等。
五是以問題為導向,對生態文明體制和制度進行集成創新。如以實現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成渝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實際要求為導向,創新開展流域和區域綠色發展立法工作,推進政策和制度創新,思考建立什么樣的體制,設計什么樣的制度,創新什么樣的機制,實施什么樣的責任,對現有生態環境法律規定的一般性制度進行整合和集成創新,更好滿足區域和流域綠色發展的需要。
六是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機制,建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機制,探索建立能源產業創新體系、綠色產業認證體系、氣候變化融資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