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電 國資委29日在京舉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媒體通氣會,介紹中央企業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去產能、壓減法人層級、加強參股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工作進展和成效。
圖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媒體通氣會現場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布局結構、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歷史性突破。截至2020年11月底,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21家中央企業完成率均達到100%。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完成92.1%,中國航發、中國石油等13家中央企業完成率達到100%。廠辦大集體改革完成98.1%,累計安置在職職工171.2萬人。
——中央企業去產能目標任務提前完成。2016年以來,中央企業關閉退出鋼鐵產能1644萬噸,煤炭產能1.19億噸,整合煤炭資源2.4億噸,妥善分流安置職工12萬人,提前完成去產能總體目標任務,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中央企業壓減法人層級工作持續深化。截至目前,所有中央企業的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含5級),法人總數累計減少超過1.7萬戶,減少比例超過30%,有效防范企業管控風險,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例如通過壓減管理層級,70家企業管理層級明顯縮短,最長管理層級壓縮至5級,75家企業管理層級低于4級,約占全部中央企業的80%。壓減工作開展以來,中央企業累計減少人工成本350億元,減少管理費用298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由44.6萬元增加到59.3萬元,提升比例超過30%。
——加強中央企業參股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按照國資委組織部署,各中央企業加快處置低效無效參股股權,切實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目前已清理退出187項,收回資金34.5億元。同時,強化國有股權管理,依法履行國有股東職責,并加強財務管控,有效防范參股經營風險。此外,嚴格字號等無形資產使用,切實維護央企品牌價值;加強制度建設,鞏固提升自查整改成效。
——“處僵治困”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果。2016年以來,國資委對2041戶困難子企業進行處置治理,明確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處置治理任務。截至2019年末,納入“處僵治困”工作范圍的2041戶子企業已實現經營扭虧,基本完成主體工作任務,近700戶僵困企業實現市場出清,累計分流安置富余人員超過80萬人,近七成富余人員實現內部退養或轉崗,富余人員安置工作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