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實現我國能源轉型目的,就要首先實現思想上的解放。”12月10日,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室原特約調研員徐曉東在第三屆(2020)中國城市能源變革峰會暨第二屆分布式能源生態論壇上強調,要讓思想革命引領能源轉型,絕不能簡單照搬傳統模式和簡單能源替換。
徐曉東進一步指出,能源轉型需要有更多創新意識,不僅要鼓勵技術創新,也要注重制度創新;要大膽嘗試,允許競爭,只有在適宜環境和條件下,能源轉型預期成效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以下為徐曉東發言摘編:
當前,我國能源發展正處于非常重要的時期:一是“十四五”規劃和長期發展目標的制定在緊張推進中;二是我國提出了將于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頂峰,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如果說過去只是籠統提倡減少碳排放,現在是要規劃出具體減排的路徑和日程。能源產業有義不容辭的減排責任。
如何實現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是要做好能源轉型,從使用高碳排放能源轉向使用低碳排放能源,從有碳排放能源轉向使用無碳排放的能源。
能源轉型,可理解為能源的轉換更替以及相應的能源體制機制的轉變,包括物理、社會兩個層次。
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從法律上正式開啟了我國能源轉型進程,雖未提轉型一詞,但“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改善國家能源結構”已是大家的共識。
15年來,我國能源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長足發展,被寄予厚望。
比如,甲醇可以作為替代燃料直接使用現有的設備和基礎設施,也可以用于燃料電池,是在氫儲運條件不成熟情況下的最佳過渡措施。甲醇的生產方法多種多樣,除了現有的煤炭、天然氣制甲醇外,還可以用電解氫與二氧化碳合成甲醇,這就是“零碳排放”的燃料。
能源轉型需要解放思想,要對傳統能源的發展理念和思路進行反思,比如,發展可再生能源必須看到其與傳統化石能源的不同特點,絕不能簡單照搬過去模式和將新舊能源簡單替換。需要有創新意識。不僅要鼓勵技術創新,更要注重制度創新。要大膽嘗試,允許競爭,只有在適宜環境和條件下,能源轉型預期成效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我想特別強調一下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是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利用模式。它的鮮明特點是為特定終端用戶量身打造的能源服務系統,規??纱罂尚?。但沒有具體服務對象的能源系統,無論大小都不是分布式能源;不能進行自我調控的系統,也不是分布式能源。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新一代分布式能源應建立在智能信息網絡基礎之上,是智能化的、有生命的能源系統。它可以實現多種能源高效組合利用,如天然氣、各種可再生能源、電網電力、種種儲能設施能、熱泵等都可以融入其中,各展其長,協同出力,為終端用戶提供最佳的服務。
黨的十九大明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分布式是能源高質量發展具體形式,是能源轉型的有力保障之一。分布式能源應當得到更多的重視。
從實踐情況看,發展分布式能源更需要體制機制上的突破,以解決制約其發展的條塊分割問題。
建議在城市與在園區,成立統一的基礎公共服務管理機構,將各種能源,如油氣電煤冷熱的供應納入統一的平臺,這將使資源配置效率與管理效率大幅得以提升,做到分而不散、合亦有別,使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能源領域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