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新的一幕與過去幾年間圍繞“北溪2號”項目的各種鬧劇似乎并無二致。一方頻頻放炮、施壓到底;另一方則堅守立場,誓言推進。但若細看,盡管仍在施壓,美國卻已悄然調整其做法。這也是項目能夠重啟的最主要因素。
過去一年來,“北溪2號”項目施工面臨的實質性阻礙始終來自美國長臂管轄的制裁壓力。“北溪2號”項目從去年12月份停工,到今年12月份重啟,一年的時間差并非巧合。每年12月,美國新一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需要在國會審議通過。去年通過的2020財年法案即出臺了對參與“北溪2號”項目的企業實施制裁的相關內容。正是在面臨制裁的壓力下,負責超過90%天然氣管道鋪設任務的瑞士Allseas公司撤走作業船只,導致項目陷于停工。
但今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關于“北溪二號”制裁內容及表述的調整給予了項目重啟的空間。Gazprom宣布重啟項目之前,2021財年法案的草案顯示,涉及“北溪2號”制裁的一部分內容調整為“(美方)在實施制裁涉事企業前需知會相關政府”。這一變化,既減輕了歐洲對于突遭美國制裁,主權受侵犯的擔憂,也為未來雙方圍繞“北溪2號”項目討價還價奠定了基礎。德國外長馬斯在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即表示,美國“新語調”與“新討論形式”將有助于雙方在該議題上“取得進展”。因此,Gazprom也迅速抓住這一變化,推進項目完工。
但這一調整并未代表美國對于“北溪2號”項目的看法有根本轉向。美國通過自身做法的調整,既讓歐洲盟友感受到重視,同時利用歐洲內部對該項目原有的反對聲音,期待以相對溫和、間接的方式實現美國的訴求。
對待“北溪2號”項目,美國雖態度“軟化”,但立場未改。美國國內兩黨對于“北溪2號”項目存有共識,均認為該項目傷害歐洲能源安全,進而傷害美國利益,這也是為何有關該項目的條款能夠連年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出現的原因。拜登也強烈批評“北溪2號”,認為該項目對于歐洲而言是一個“根本上糟糕的生意”。
在此基礎之上,美國還加強了制裁工具。今年的法案在采取“新語調”與“新討論形式”的和緩措施同時,實質上擴大了制裁企業的范圍——原先僅制裁參與建設的企業,而未來對管道項目提供保險、測試、監理等方方面面的企業都將受到法案的管轄??紤]到從管道建設完工到最終通氣仍存在諸多環節,美國可通過制裁參與企業隨時扼住“北溪2號”咽喉。
通過上述調整,美國既希望拉攏德、歐,將攻擊點對俄聚焦,也能夠消解德國內部堅持項目的政治根基,還將為捍衛自身利益保有后手。其一,美國將對“北溪2號”的攻擊重點從歐俄“無差別攻擊”轉向為聚焦俄羅斯。美國參議院外事委員會的相關參議員就表示,不希望“德國作為同盟遭受到類似制裁”,而眾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則表示原有制裁將“將傷害到德國和歐洲國家,而讓俄羅斯逃走”,以此爭取德、歐,聚焦俄羅斯。其二,美國此舉亦是開始修補特朗普過往做法。德歐內部對于“北溪2號”反對聲音本就不絕于耳,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派,給了德國政府堅守“捍衛國家尊嚴與獨立自主”,不斷推進“北溪2號”項目的政治高點。伴隨著今年夏天納瓦利內中毒事件的爆發,德國內部反對派聲音高漲,“北溪2號”的內部根基受到進一步腐蝕,在此時美國態度“軟化”將大大削弱默克爾政府堅持該項目的理由。其三,美國也保存了制裁手段。德國此前已表態希望通過承建液化天然氣碼頭、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等方式減輕美國對“北溪2號”項目擔憂。一旦未來美德、美歐雙方未能通過談判找到合適解決方案,美國仍可以借法案施加制裁。馬斯亦強調德國“不要有任何幻想。”
“北溪2號”管道建設的重啟乃至完工或將可能實現,但還遠不等同于投產運作。美國通過調整做法,雖為“北溪2號”管道完工開了個小口,但卻進一步將議題主動權攥在手中。圍繞“北溪2號”的亂局仍將持續,拜登時代美歐俄三邊關系如何調整、如何達成妥協,“后默克爾時代”德國政治、德國與歐洲關系如何發展,“北溪2號”能否借美歐各自“綠色新政”時機獲得新的合法性,都將影響“北溪2號”的終局。唯有“北溪2號”本身能松一口氣,終不至于爛尾于冰冷的北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