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水電、風能和太陽能生產國,為了實現承諾的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它必須減少大部分化石燃料生產,并大規模安裝更多設備來利用大自然的能源。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水電、風能和太陽能生產國,為了實現承諾的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它必須減少大部分化石燃料生產,并大規模安裝更多設備來利用大自然的能源。
分析人士說,通向碳中和的不確定旅程將是一個漸進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過程,因為它將改變數千萬人的生計,涉及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倫敦的資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亞太市場和轉型部門負責人普拉卡什·夏爾馬說:“這一轉變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不是投資或者可再生能源產能的增加,而是社會轉型。(削減)煤炭產能將導致煤礦就業崗位減少,影響到依靠煤炭收入和就業的省份。”
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分析師尼爾·貝弗里奇和王路(音)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到2050年中國必須把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從目前的85%減少到25%,然后用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抵消剩余的大部分。
在實施轉型計劃的情況下,天然氣——其碳足跡約為煤炭的一半,比石油少四分之一 ——將是唯一實現增長的化石燃料,占比從8%增至14%。
預計太陽能將是最大的贏家,它在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將從1%增至22%,成為最大的能源來源。緊隨其后的是風能,從3%增至17%。核能的比重可能會翻兩番增至8%,氫能的比重將從近乎為零增至11%。
威廉·沈(音)是一名中國記者,他2017年花了20萬元,在位于江蘇吳江的自家屋頂上安裝了一塊1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他把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電賣給當地電網,依據當地每度電0.42元的上網電價,每個月收取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電費。
他說:“從商業角度來說,這不是一筆好買賣。但我仍然認為這些錢是值得的,因為使用清潔能源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
中國的能源轉型將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是全球領先的太陽能設備生產國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它在該領域雇用了220萬人,占全球太陽能產業就業崗位的一半以上。中國的風電場和生產風力機與渦輪機的工廠雇用了51.8萬名工人,占全球總數的44%。
而煤礦的數百萬就業崗位將面臨威脅。一般情況下,排名前十的煤礦公司雇用8萬到16萬名工人。
世界各國將密切關注中國將于明年公布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從2021年到2025年),以了解每個能源密集型產業部門將如何努力實現2060年的零排放目標。第一個必要步驟是全國性地對碳排放配額采取定價、分配和交易制度,這將對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最明顯的是電力部門——產生影響。
香港水石能源經濟咨詢公司負責人張柳潼說:“我預計這種變化將在未來10到20年內逐漸顯現。”他說:“中國電力系統還需要做好更多準備,才能讓更大規模的風能和太陽能參與者積極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