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產業務為主導,覆蓋勘探、開發、生產、銷售業務的一體化集成管理,隨時掌控生產動態、優化資源配置、輔助生產決策。實現非常規業務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重點完成以下四件事情:
第一,以生產運營業務數字化為抓手,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布局,通過井場、場站、管線的數據采集與監控、數據傳輸、生產管理平臺的建設,實現”井場-場站-作業公司-總部“的通訊鏈路暢通、數據實時傳輸、遠程集中監控,自動預警、為生產分析和輔助決策提供服務,實現非常規陸地氣田全部井場、場站的集中管控,以及對現場維護作業人員,應急指揮資源的實時掌控,支撐遠程操作和一體化生產協同。通過數字化建設改變傳統的管理組織架構和生產組織方式,盡快實現“無人值守數字氣田”的管理模式。建設業務場景包含井場、站場和管線的數字化建設。井場,以確保井場各生產設施正常運行為重點,實現井場生產數據實時采集、電子巡井、危害識別、風險預警、油井工況智能診斷的目的;場站,以關鍵數據監控、關鍵設備控制和確保平穩安全生產為重點,實現生產數據集中監控、重要生產設施的視頻監控與圖像采集、站內電子巡井以及集輸管網的智能預警報警、生產過程遠程操控的目的;管線,以安全運行為主,與站點數字化建設相結合,綜合分析管線運行工況,判斷泄漏點,報警預警,實現管線自動監控和快速反應,取代人工巡檢。
第二,以深入技術研究為支撐,云平臺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是油氣田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平臺化建設是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新階段,傳統的煙囪式、補丁式信息化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業務快速發展變化的需求,必須在統一的平臺環境下,才能形成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積累和共享,構建可彈性靈活調整的業務服務模式。通過邊緣層實現設備接入、數據采集及邊緣計算等功能。加強傳感器、邊緣設備等的投入與建設,實現海量生產數據的實時感知、實時采集,為邊緣計算提供基礎,實現分析及決策。所有的創新和技術都要在平臺上形成積累和共享,所有的標準都要在平臺上落地和實現管控。平臺既是應用平臺、開發平臺,也是共享平臺和管控平臺。用服務化、組件化的理念實現共享,用生態化的思路實現平臺建設的可持續。整體技術架構建設基于“應用支撐,開放共享”架構設計理念,通過建設系統的邊云一體化技術平臺,提供資源共享、業務分析、資源管控、智能分析、物聯網接入等服務,為油氣田數字化中各個業務板塊的建設提供高效的基礎支撐。
第三、以油氣田數據研究為手段。數據是業務數字化的核心,隨著氣田勘探開發與生產規模的急劇擴張、數據資源建設和生產動態實時數據呈指數增長,數據的深入分析、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重要性凸顯,尤其是通過海量數據為企業提供智能分析決策。未來應以數據資產化管理為目標,建立數據管理的組織機構,制定制度和流程,制定覆蓋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全過程的統一標準,對勘探開發數據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規范化管理,配合有限公司,建成智能油氣田數據湖,支撐數據價值的實現。充分收集、用好各類數據,在采集端大力度推進數據實時采集和共享,加大算法和算例的支撐以及軟硬件配套能力,通過數據整合進而貫穿整個產業鏈,通過數據集中利用和共享形成更高效、便捷的產業鏈生態,發掘數據價值。
第四、基于管理規范,結合非常規陸地氣田實際情況,建立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標準化體系。按照國家信息系統安全標準,從系統應用安全,基礎安全兩方面進行建設,基于企業現有網絡安全建設現狀,劃分隔離區、加強邊界訪問控制;加強系統內外部身份管理與認證、敏感數據的訪問控制;建立安全監測機制,對系統中各類形態、內容的數據加強存儲、傳輸及備份安全;根據項目建設內容配套系統安全建設與管理標準。基于企業標準體系,結合非常規陸地氣田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策略和步驟,推廣非常規陸地氣田信息技術標準化體系設計,從應用、數據、技術三個方面開展智能油氣田相關標準、規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