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業界備受關注的能源互聯網交易與運籌領域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清能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汪洋博士,從背景、產品、應用三個方面,在大會上,向與會者較詳細地介紹了北京清能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清能云”電力交易服務體系與解決方案。汪洋通過典型案例說明,“清能云”具有全面掌控市場動態、精準預測市場走勢、深刻理解市場機理等多方面優勢,而且已經得到了全國12省4000+用戶的選擇和信任。
以下為發言實錄:
汪洋:非常榮幸有機會向各位領導、專家匯報我們做的一點工作。今天我想匯報的是在電力交易服務方面做的工作,題目叫做《“云'端 協同、智'數 共享”— "清能云"電力交易服務體系與解決方案》,云端協同是形,這個產品既包括云平臺,又包括用戶側的端工具,智慧共享是神。也就是我們不光分享的是數據,還有各種智能化的工具。
為什么要做這項工作?主要是實踐當中遇到了兩個大的問題,第一個是能源互聯網的建設。我們初期在能源互聯網建設過程當中還是更關注于“網”的建設,尤其是一次、二次數字化的技術。但是越研究越發現能源互聯網的關鍵點不在網,而在互聯。包括互聯網其實也不是一個新興技術,之前的鐵路網、公路網本質已經構成了網絡,這個網絡只提供了一個基礎,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讓網絡各個節點之間發生關系,產生商業價值,這個更重要。所以我們對能源互聯網的理解,對照互聯網實際上是在機制激勵和信息技術支撐下實現能源要素,對應的就是互聯網上各個人或者各個用戶一樣,實現一種自感知,自適應,自組織,自趨優的協同。所以這個過程我們覺得更重要的不是網,是互聯,更重要的是機制保障,這是我們研究能源互聯網過程中第一個體會。
第二個體會是什么?我們給很多發電廠,包括售電公司在做數字化業務的時候,我們發現有時候數字化業務做得很困難,因為數字化業務很花錢,而數字化業務更多是對于內部運營的數字化也就是降本部分。市場改革大潮下,更多用戶關注的是怎么增加營收,以及為了增加營收提高自己的效率,怎么把這個市場交易做好。所以我們第二個體會就是面對具體的每個能源互聯網當中的用戶,市場交易決定了網絡重要性。所以我們對于能源互聯網建設的一個路徑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想法,我們覺得市場交易它是導向,它是我們后面做數字化引導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市場成員再市場里面為了靈活應對市場價格變化有了自己內部數字化的要求,開始做數字化降本增效,最后在機制協調下實現了要素協同互聯。
市場化到了什么程度了呢?我仔細研究了這套報告,尤其是9月27、28號發布的下一階段市場建設目標,實際上我們已經完成了中發9號文的目標。這個體系里面有幾個耀眼的數字,去年市場交易量已經突破2.7萬億,占全社會的40%,市場成員平臺注冊已經超過20萬,這20萬成員目前在市場體系支撐下已經形成了發用、發發、用用之間的互動,已經形成、出現了網絡效應,而且整個過程為中斷用戶產生了6000億的收益。而且明年所有省份都會開展現貨試運行和相應建設工作,應該說整個市場化建設大潮是洶涌而至,但是大家并沒有做好準備。
我們發現電力市場一直是四缺,兩怕,一憂。缺人才,缺工具,我們現在連規則都理解不了。缺數據,現在很多數據現在都不透明,尤其很多數據大家可以共享但是沒有拿出來。缺服務,市場改革初期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標準化的產品,有很多定制化的東西,從服務提煉成產品。
兩怕。第一怕信息安全,我自己的數據不愿意傳到云上。第二投資回報,我們和電網公司有各種合作,電網公司還是非常慷慨,里面可以給很大項目來做,但是面對市場成員發電側本身就是改革對象,而市場成員側收益更是非常可憐,他們非常害怕自己投資沒有回報。
一優,優的就是市場信息快速變化。改革初期我們做了四個現貨試點方案,沒有一個方案能夠一版通過,有的方案改了三、四版,而且過程當中還在不斷地迭代。我怎么快速跟上這個動態變化,這對于市場成員來說都是主要問題。
面臨四缺,兩怕,一憂,我們推動了云端協同一體化解決方案。由兩大塊構成,首先有云,這個好理解,公共數據信息、服務會放云上,就像現在的萬德給大家很多信息。還有很多工具,有些工具很復雜,對于電價、需求預測需要很多人工智能的算法,如果需要市場成員每個人買一套非常不劃算,還有很多模擬工具涉及到優化問題,這也很復雜。這些公共數據信息服務我們放在公共網上,并且提供網上商城,我們是開放平臺,誰的預測做得好都可以拿上來,讓大家共享。同步的還有端的工具,端的工具就是把它安裝在每個電廠和售電公司自己的電腦上,然后做他們本地化的相應的處理、分析、個性化的一些建設,以及對于他們數據信息的保護。在云端協同過程中,云平臺可以實時跟著整個市場最新動態變化,向所有市場成員貢獻我們的數據和智力資源。端平臺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向上做一些定制化需求。這就是云端協同整體思路。
和大家匯報一下幾個典型應用。第一個就是全面掌控市場動態。我們集合了所有的智力資源,能夠把交易決策設計的供需、價格、和約、交易都匯總起來,還可以提供分析,比如熱點分析,它能夠很快定位,比如對廣東過去一個月現貨做了復盤,我們很快定位影響廣東現貨價格的主導因素是什么,主導到什么程度,這個對于我們后面去決策非常有幫助。
第二個就是精準預測市場走勢。因為我們做各種合約簽訂必須知道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化,我們之前搞了很長時間人工智能,但是我們后來發現單純依靠現在各種人工智能算法很難直接解決這些問題,它就好像是把一個什么都不懂的人直接推給他一堆書,讓他自己學習。所以過程當中我們引入了一位老師,將人工智能和專家經驗深度耦合,去提供相應的精準預測,能達到非常準確的狀態。
第三個是深刻理解市場機理。我們在這個平臺上做了一個出清工具。大家可以拿著這個工具根據全景閉環自適應復盤功能實現各種交易決策的橫向比對和最后結論,來判斷你的交易決策究竟能不能賺錢,并且回頭閉環過來進行反饋,一遍遍修正,讓自動決策過程更加準確。
第四個是智數共享精當決策。我們現在從年度做交易,月度做交易,月內多周做交易,多日做交易,在不斷交易過程當中,我剛才聽說四川已經開始24小時不間斷做交易,和股票市場一樣,比股票市場還殘酷。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樣精當決策?我們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決策庫,而且給大家提供了成因組合全息重構的數據決策,我們把能夠預想的場景都提供給他,而且會給大家一個決策庫,你們上來不會是一張白紙,上面可能有十幾個模型,在上面修修改改就可以了。第三個還有一個數模數據,我怎么把別人基于數值模型東西拿到數據決策里面來?我們提供這些技術,幫助大家管理風險,精當決策。
最后一個有意思的功能,叫做我們開通了一個線上直通車。剛才我們說四缺里面第一缺的就是人才,那我們怎么讓現在的這些智力資源被大家共享呢?現在我們咨詢部同志們很忙,需要四處培訓,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和大家見面,所以我們把以往培訓課程搬到了這個平臺上,而且開通了一些留言互動和專題定制的渠道,大家針對自己的問題直接找到行業專家去解答。
這幾個功能都是前兩年的時間里結合實際需求,量身定制的一些我們最需要的技術。現在這個產品目前已經累計在12個省10個集團和4000家用戶做了推廣,這一套體系給他們應用達到了兩個90%,一個是效率提升90%,第二對很多東西決策準確率達到90%以上。未來我們也期望能夠和行業當中更多的同仁一起把我們這個工具維更多公司所用。
平臺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個,它是一個開放平臺,以前云平臺還收服務費,現在已經全面放開,大家可以去注冊,只要是標準化的服務我們都是不收費的。
第二個,有專業的支撐。無論是我們的核心工具定制,還是課程定制,還是服務定制,后面都有專門的團隊去支撐。
第三個,靈活使用。我們里面的工具商城一欄,它針對不同的省有不同的工具,大家可以把這個工具下載到本地,按照標準的流程,視頻流程進行工具組裝,形成自己端的工具應用。我們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搭建適合自己的工具。
第四個,敏捷更新。我們參與了很多市場建設工作,我們能夠在一線把握整個市場的脈絡,能夠去把最新的消息和需求傳遞給大家,把我們和高校聯合一起做的知識和工具等智力資源貢獻給大家,達到智力共享的效果。
今天我的匯報就到這兒,歡迎大家關注我們國家電力市場改革,關注清能云,也期待和在座各位同仁有更多合作,謝謝大家。(發言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