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代表。4年前的中國一重,還是另一番景象:連年虧損、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近年來,中國一重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探索經營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企業活力動力顯著增強。2017年,中國一重實現扭虧為盈;2018年,營業收入創歷史最好水平,利潤總額3.08億元,同比增長184.1%;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67.48億元,同比增長91.98%,利潤總額8.01億元,同比增長159.88%,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性跨越,成為新時代東北國有企業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先行者。
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 筑牢強企之本
近年來,面對自身計劃經濟烙印深重,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活,發展動力不足,經營活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如何通過深化改革,讓中國一重走出困境,重振雄風。首先,中國一重以市場化機制改革為導向,建立了一整套市場化的運行機制,提出并實施了兩制、兩個中心、五個體系的“225”管理創新體系,確立了以營銷為龍頭的經營新機制,推進了“1+10”全面預算目標激勵體系,實施“雙達標”生產作業現場管理體系,抓好“雙五”經營和黨建融合體系,形成了戰略導向和落地實施督辦體系等等,實現了國際國內市場貫通,外部市場和內部市場貫通,強激勵、硬約束相統一、責任目標與剛性兌現相統一,政治與經濟高度融合,經營管理與黨的建設高度融合;其次,構建了適應市場運行的經營體制,打破了沿用幾十年的“工廠制”管理體制,按照建立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和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2017年11月由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變為國有獨資公司,所屬各級子企業全部為按照《公司法》注冊的公司制企業;此外,從源頭梳理公司經營各環節,制定《集分權手冊》,對25項職能進行了劃分,落實黨委常委會35項前置討論事項和15項決定事項、董事會51項決策權和經營層83項管理權,將董事會運行機制與集團管控機制融為一體,實現集團管控能力的全面提升、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最大化,從而通過“管控”傳承“治理”、“治理”承載“管控”,實現了逐步分層、分級管理適應市場變化的運行體制。
以構建“五個機制”為突破 匯聚發展新活力
以中國一重為代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而難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業市場化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水平不高、體制機制落后、股權結構單一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在頭腦里、在思想上。中國一重在“深化改革”上是怎么做的?
構建“新思想引領”長效機制。中國一重通過學習培訓、民主決策、掛表督戰、方法應用、實踐研究“五個一”模式,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從嚴治黨、從嚴治企、從嚴管干;同時,堅持以新思想為引領,以思想之“變”引領行為之“變”、以行為之“變”撬動發展之“變”,常態化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先后開展180余場次調研討論,找準“變”的靶向,并針對查找出的11個方面226個問題立行立改,實現快速轉“變”效果,訂貨回款大幅度提升,新增訂貨額連續三年保持大幅增長,平均增長率達10.84%。
構建“兩個合同”退出機制。中國一重全面落實“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全面建立職業經理人、職業技能人、黨務工作者隊伍,在勞動合同基礎上,全員簽訂《崗位合同》,以勞動合同解決員工身份問題,以崗位合同解決勞動標準和退出問題。各級領導干部立下軍令狀,明確責權利,完不成目標收入60%、目標利潤70%的自動解職,解除崗位合同后,一律“退長還員”,只保留工程等相應系列職稱崗位和普通員工身份。
構建“五個通道”晉升機制。中國一重在行政職務序列之外,打通了技術研發人員、營銷人員、管理人員、黨務人員、技能人員五個晉升通道,分6個職級,2至3年一個臺階,細化職級晉升評價標準,每年一評定,讓各類人才干事都有奔頭、成長都有空間。在多通道縱向貫通基礎上,又逐步實現了橫向互動,人員相互交流、身份相互轉化,后備人才成池,源頭活水始現。
構建“五個傾斜”激勵機制。中國一重堅持薪酬分配向營銷、高科技研發、苦險臟累差、高級管理、高技能五類人員傾斜,明確將職工收入增長指標,寫入企業年度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納入公司高質量發展九大關鍵考核指標之一,并明確了“確保”“力爭”“創優”三個層級薪酬指標增長機制;實施“百名人才工程”,出臺了公司、直屬單位、制造廠三級“大國工匠”“首席技能大師”評聘辦法,公司級大國工匠、首席技能大師,每年享受6萬元、4.2萬元公司特貼,差旅等按公司二級單位正、副職標準執行,讓具有絕招絕技的高技能人才也能拿高薪。
構建“三個需求”共享機制。中國一重全力保障職工“生產生活”需求、“文體活動”需求、“民主管理”需求,從惠民措施、物質建設等軟、硬件上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好務,明確廠務公開“五個規范”“四級公開體系”,每年初召開兩級職代會,進行3次以上職工代表巡視檢查,受檢單位覆蓋面達到95%以上,并設立了326個“職工代表監督崗”,職工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成功打造了企業與職工事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中國一重通過全面建立‘五個機制’,使一切有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確保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作為。
以創新為驅動 點燃發展新引擎
作為實體經濟典型代表,如何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中國一重首先是改革創新體系,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獎勵、分紅、股權等不同形式的獎勵分配機制,明確科技成果實施轉化并成功投產后,技術、研發人員連續3年每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的營業利潤中提取5%作為分紅,探索推進研發設計單位股份制改制,實行科技人員持股計劃等等;其次是推進全員創新,搭建形成了以“四級+四類+五室+一賽”為主體的“4451”基層創新工作體系,設立創新活動室110個,凝聚創新人才3000余人,完成基層創新課題620項,累計創效近7億元;同時,穩步實施“3+7+5”重大攻關計劃等,目前7項“卡脖子”技術已完成2項攻關任務,近三年累計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7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而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使“中國制造業的第一重地”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