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上海核工程研究院的“七二八工程”50周年報告會上,新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揭牌,此后國家核電和上海核工院“兩塊牌子,一個本部”,實施一體化管理,為電力央企國家電投的子公司。
上海核工院是中國第一個核電站秦山一期的設計單位,原國家核電則是三代核電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負責單位。兩家單位最終融合,是中國核電(4.460, 0.07, 1.59%)工業曲折發展50年的一個奇妙縮影:一是持續不斷的高端技術自主與引進的討論;二是三代核電技術路線持續10年的爭議落定;三是國家核電從技術設計公司向AE(Architect Engineering,工程設計建造管理一體化)公司的轉型。
在國家核電新公司揭牌的同日,國家電投還舉辦了上海核工院建院50周年暨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了自主三代技術型號“國和一號”。在業內,它以往更為人所知的技術代號是CAP1400。這一技術基于引進的美國西屋公司設計的AP1000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而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與中核、中廣核合作研發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是當前中國三代核電技術的兩大路線。
國家電投目前擁有兩個功率型號的成型三代核電技術:在引進AP1000技術基礎上開發的國產改進版100萬千瓦等級的CAP1000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40萬千瓦等級的“國和一號”(CAP1400)。
國家電投在報告會上表示:在“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冷試前,希望能繼續獲批開工CAP1000機組,在冷試完成后,將主力開發“國和一號”機組。
冷試指冷態性能試驗,是核電建設的關鍵節點之一,一般在核電廠開工三年半到四年之間到達冷試節點。
“十三五”進入尾聲,核電逐漸呈現重啟之勢,最近兩年共有5個項目10臺機組獲批。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陳樺在報告會上表示,協會在今年年初向國家主管部門建議,到2025年,核電在運規模可達7000萬千瓦以上,裝機容量約占全國總裝機3%,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6%,在建規模接近4000萬千瓦;到2035年,爭取核電在運規模達到1.8億千瓦左右,裝機占比約5%,發電量占比約10%。
中國核工業史上有兩個特殊紀念日:其一是1955年1月15日,中央做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這是中國核工業的發端;其二是1970年2月8日,上海市傳達關于周恩來總理關于在上海建設核電站的指示精神,由此拉開中國核電史。也因此,為籌建上海附近核電站而組建的上海核工程研究院,在業內更為人所知的代號是“728院”。
上海核工院長期隸屬于中核集團體系,從創辦之初的二機部,到后來的核工業部、中核總公司、中核集團,歷史上先后獨立自主研發設計了國內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一期,第一座出口核電站:恰希瑪核電站,第一臺重水堆秦山三期的總技術支持單位。
此后直至2006年,歷經三年招標后,中央決策引進美國AP1000技術,并在2007年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作為中國核電工業第三代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主體,同時將上海核工院從中核劃入國家核電,成為技術和引進和自主創新的核心單位。
2015年,國家核電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合并為國家電投集團,新公司獲得核電業主資質,國家核電失去中立技術公司地位,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巨頭最終走向各自獨立開發自有技術。
三分天下的新局面下,AP/CAP技術路線失去了未來的主力地位,而是與華龍一號共同成為兩大自主技術路線,由各自的業主開發。合并之后,原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任國家電投董事長,國家核電在國家電投體系內一度維持了相對獨立的運作。
至2018年1月,王炳華退休,錢智民自中核總經理轉任國家電投董事長。當年9月,錢智民首次調整國家電投的核能板塊:國家電投總部與國家核電總部深度融合,國家核電成員單位由國家電投直接管理,實現核能業務核資產的一體化運作。國家核電不再保留本部職能,國家電投成立核能事業部,國家核電的其他相關職能調整進入國家電投總部。此次調整后,原國家核電不再獨立存在,核能業務并入國家電投的核能事業部直接管理。
一年后,國家電投核電業務再次迎來調整。2019年8月9日,國家電投召開核能技術創新與工程建設平臺改革重組動員會,上海核工院與原國家核電下屬的工程管理單位國核工程公司共同組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國家電投核能技術創新與工程平臺。新公司的定位是核能平臺及AE(Architect Engineering,工程設計建造管理一體化)公司,重組完成后,上海核工院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將是“兩塊牌子、一個本部”。
新成立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此前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已經有本質的不同,新國家核電的主體是設計單位上海核工院和工程管理單位國核工程,一并包括了此前國家電投的其他部分如山東核設備、國核鋯業等核電資產。
換言之,新的國家核電是國家電投內部核電業務板塊的再次重組,組織架構上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主攻設計的上海核工院與主攻工程管理的國核工程合并為一家單位,其定位是集研發、設計、采購、建造、調試于一體,具有完整的核島全島設計能力,實現以設計為龍頭的EPCS(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Service)完全貫通,成為一家核能總承包AE企業。
AE模式源于美國的建筑承包商,AE公司指專門從事工業設施與建筑物的規劃設計、工程建造和管理的公司。這一理念后來拓展到各個行業,尤其在核電領域,美國率先出現了獨立的核電AE公司。其后,這一核電設計、建設管理的理念也傳到中國,中廣核最初對標海外的AE模式,打造了中廣核工程公司。
錢智民曾在2005年至2010年任中廣核董事長。另外,原中廣核工程公司總經理束國剛曾在2013年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合作將其管理成果總結著書《AE戰略——中國工程企業成長實錄》,而束國剛在錢智民履新國家電投董事長后,于2018年轉投國家電投旗下中國重燃任黨委書記、董事長,該公司承擔了另一國家重大專項——重型燃氣輪機的研發任務。
2019年8月的這次重組,是錢智民將國家電投旗下核電相關最核心的技術設計、工程管理能力整合打造為AE公司的關鍵一步。AE公司成立后,將為后續AP/CAP系列的運用推廣和批量化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這次重組牽涉極廣,動員會議之后一個月,國家核電召開干部大會,宣布128名干部的任命。到2019年10月25日,重組后的國家核電掌舵者落定,曾在中核集團歷任核動力事業部主任、中核工程公司董事長的盧洪早出任國家核電董事長。重組調整期間,國家電投副總經理夏忠、時任國家電投黨組副書記時家林還曾先后前往國家核電調研。
如今一年過去,盡管新的核電項目落地還在等待,但錢智民治下的國家電投核電板塊已經開始有不一樣的步伐。當前的電力央企掌舵者中,錢智民以極力推動“綜合智慧能源(4.030, 0.10, 2.54%)”概念而頗為顯眼,在今年7月國家電投的綜合智慧能源技術方案推介會上,錢智民將綜合智慧能源稱之為面向未來打出的“制勝牌”,表示其將成為國家電投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
國家電投核能的綜合利用已經走在了前面,2019年11月,國內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在山東海陽投運,通過抽取海陽核電一臺機組的二回路蒸汽向當地熱力管網供熱,用核能供熱替換了熱力公司的燃煤鍋爐作為熱源,實現了為30多個居民小區在內的70萬平米供熱,每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減排222噸煙塵,382噸二氧化硫,362噸氮氧化物及6萬噸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