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我國大陸首批碳中和LNG線上競拍,最終以3027元/噸的均價成交,成交量為競拍量計劃的一半。這批碳中和LNG是今年6月份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氣電集團”)從殼牌東方貿易公司購得,并委托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進行線上競拍。這是我國大陸首批交易的碳中和LNG,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備受關注。
碳中和是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LNG就是基于這個原理,利用自主開發或購買的碳信用額,對LNG從開采、處理、儲運及終端用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進行抵消。
在此次競拍之前,殼牌東方貿易公司、中海油氣電集團和交易中心等對這兩船碳中和LNG進行了宣傳。將“碳中和”概念納入LNG交易中,再加上線上競拍交易方案,希望吸引更多LNG下游買家進場參與。碳中和LNG的出現使近期低迷的LNG市場眼前一亮,然而國內是否有購買“凈零碳”LNG資源的需求?碳中和LNG未來是否可以形成穩定的業務?LNG綠色概念是否可以促進天然氣可持續發展?競拍正是對眼下市場心態的試探和檢驗。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競拍結果
據交易中心披露的信息,此次交易雙邊成交量為13.6萬噸,即實際成交量為6.8萬噸。而計劃競拍的碳中和LNG資源一共有兩船貨,每船約為6.5萬噸, 共計13萬噸。實際競拍成交量約為競拍量計劃的一半。
成交均價為3027元/噸,提氣日期安排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間進行。根據交易中心數據,去年同期國內LNG出廠平均價格為3684元/噸,單日最高價為4350元/噸。今年9月1日,國內LNG出廠價格為2568元/ 噸。如果按去年同期漲幅情況推算,今年冬季同期國內LNG出廠平均價格預計在3000元/噸左右。按照JKM現貨價格推算,現貨LNG進口在冬季高峰期的出廠價也接近3000元。這些價格都低于部分LNG進口長期合同的價格。因此,此次競拍價格對于買家而言與普通LNG價格并無差別,并沒有因為“碳中和”的綠色凈零碳屬性形成明顯市場溢價。
交易中心沒有披露此次競拍參與企業報名及最終成交名單,但是從交易中心針對此次線上競拍時間進行延期和大幅降低摘單量門檻的處理來看,市場熱度還是比較有限。碳中和LNG較普通LNG多了綠色凈零碳屬性,但缺少溢價和交投不足的情況表明,目前碳中和LNG國內市場接受度有限。這一結果或許令綠色低碳能源擁躉略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為什么國內接受度有限
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價影響,國內外天然氣需求下滑,供過于求形勢加劇,LNG市場低迷,進口LNG現貨價格走低,對冬季價格大幅上漲的預期不強;另一方面,碳中和LNG屬于新興事物,下游買家對其復雜的內涵及價值認識不足。
碳中和LNG雖然能為下游企業帶來良好社會效益,但不能帶來經濟效益。甚至在實現社會效益時也需要做額外宣傳、解釋和溝通工作。購買碳中和 LNG屬于企業自愿行為,國內沒有強制規定,下游企業也不會因為使用購買的碳中和LNG而減少使用強制碳市場的碳配額,消費者也不會因為使用了碳中和LNG或是利用碳中和LNG生產的產品而支付更多費用。
另外,我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主要碳排放源與發達國家都有不同特點,同時面臨著減少常規污染物排放、減少碳排放、發展經濟、保障民生和就業等多重任務挑戰,政府政策需要在各種目標之間找到平衡。增強碳排放管理意識、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碳減排、建立碳排放約束和交易機制需要和其他多重任務和目標協調推進,碳排放約束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碳中和LNG為代表的凈零碳化石能源供應在國際上是新生事物,在國內還沒有進入概念普及階段。
參與者創造了歷史
雖然此次碳中和LNG成交不足并且缺少明顯溢價,無論碳中和LNG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能成為穩定的業務,參與此次交易的相關各方有意無意中都已經創造了歷史,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凈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這對國內天然氣行業的長期發展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天然氣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更為清潔低碳,但是與可再生能源相比,其全產業鏈碳足跡強度仍然不低。碳中和LNG是將“碳中和”、“凈零排放” 理念納入天然氣行業的創新嘗試,為天然氣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大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開發碳中和LNG過程復雜,首先要依據具有公信力的核算標準和指南對LNG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進行核算及報告, 然后要自主開發或購買等量的碳信用額,最后要將碳信用額在相應的登記處進行撤銷聲明,防止重復計算。
LNG全生命周期產生的碳排放,可劃分為三個不同范圍的排放。范圍一為直接排放,范圍二來自于LNG全產業鏈自用的外購電力、蒸汽等產生的間接排放,范圍三包括終端用戶利用產生的其他間接排放。一般來說,一噸LNG會產生 3.42 噸碳排放,包括 0.88 噸的范圍一和范圍二排放,及 2.54 噸的范圍三排放。當然,這一數值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并將隨著LNG產業鏈全過程技術和設備選擇的不同而發生較大變化。
殼牌東方貿易公司此次供應的13萬噸碳中和LNG,目前沒有公開全部碳信用額度購買量,也沒有公開此次LNG碳排放核算邊界、方法以及碳排放量。根據一般情況估算,這兩船LNG碳排放量在4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左右。
可用于抵消的碳信用額及成本
從廣義角度來講,被社會所認可的碳信用額都可以對LNG碳排放量進行抵消,包括清潔發展機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簡稱CDM)下的 CERs,自愿碳標準(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簡稱VCS) 下的 VCUs,REDD+ 機 制下的森林經營碳匯項目,中國核證減排量 CCERs(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以及國家強制碳市場中的碳配額等。
然而,各國對碳信用額認可情況各異。目前國內碳中和LNG尚未形成政府監管,政策上可參考借鑒的是生態環境部關于《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該指南提出,可以通過購買碳配額、碳信用或通過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碳匯量的方式抵消活動實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當然,各種碳信用額由于被社會認可程度的不同,價格差別較大。企業出于對成本和合規性的綜合考慮,會選擇開發或購買適合的碳信用額度。一般來說,強制碳市場的碳配額屬于稀缺產品,且價格較貴。CERs市場萎縮,新簽發量較少。REDD+機制下的森林經營碳匯社會認可度有限。VCS機制下注冊并簽發相應的減排量(Verified Carbon Units,簡稱 VCUs)價格合理、供應量充足,且具有一定國際公允度,目前成為了碳中和的首選。
此次交易使用的碳信用額來自于青海省VCS林業碳匯項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全球多個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簡 稱NbS)。據業內專家分析,如果均以國內VCS林業碳匯價格(約2美元/每噸二氧化碳當量)估算,殼牌東方貿易公司要為兩船LNG支付約 90萬美元實現碳中和,折合每噸LNG額外增加48美元成本。
誰為LNG碳中和買單
由于需要開發或購買碳信用額,碳中和LNG的開發成本高于普通的LNG,且還沒有計算企業實施LNG碳排放量化管理的潛在成本。碳中和成本由誰來負擔,是碳中和LNG能否在國內持續推行的關鍵。從道理上來講,誰使用誰買單,碳中和LNG最終的使用方應該為其買單。雖然近些年國內綠色環保、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識不斷提高,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終端消費者對碳中和LNG認知不足,為碳中和LNG買單的愿望和能力也不足。
與普通LNG使用不同,碳中和LNG除作為能源外,還可通過其綠色凈零碳概念幫助企業樹立積極的社會責任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提升企業在低碳經濟中的競爭力。
遺憾的是,多數買家尚未認識到此次碳中和LNG競拍的價值,目前只有濟南能源集團公開了自己的購買行為,但也只是將此舉視為普通的LNG購買,作為調峰儲配站調試使用,并沒有體現出ESG投資意識和需求。
如果下游買家和終端消費者沒有為碳中和成本買單,此次LNG碳中和的成本主要還是由殼牌東方貿易公司和中海油氣電集團承擔。兩家油氣公司針對碳中和LNG的交易條款屬商業秘密,是否承擔或者各自承擔多少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測,雙方都有承擔的意愿。
殼牌于2019年4月啟動耗資3億美元的碳匯計劃,以完成三年內“凈碳足跡”減少2—3%的目標,目前全球完成了四批碳中和LNG船貨的交易。作為碳中和LNG市場先鋒,重在市場探路,很大可能為“碳中和”買單,賦予產品綠色無碳理念。殼牌在2019年有“碳中和+ 化石燃料”的類似操作,客戶在荷蘭殼牌加油站購買V-Power汽油或柴油,可免費獲得碳信用額度,該產品受到了客戶喜愛。此次碳中和LNG很可能采用同一商業模式,通過交易和競拍方式試探中國市場。
中海油氣電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LNG進口商,提出的目標是長期致力于為國內消費者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綠色、低碳的能源產品,此次交易也符合其承諾,同時也是落實綠色低碳發展戰略,也有可能為碳中和產生的額外成本買單,以提升企業社會責任。
對碳中和LNG發展的建議
碳中和LNG是解決天然氣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天然氣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碳中和LNG未來若想成為可持續性業務,還需重視相關細節問題,現建議如下:
▎上游供應商加強信息披露工作
碳中和LNG上游供應商應主動公開LNG碳中和相關信息,包括碳排放核算邊界、核算方法、購買碳信用量及類別等,接受政府主管部門指導和社會監督。這樣可避免由于信息披露缺乏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導致遭受“漂綠”質疑等不良影響。
▎下游買家加強認識和運營能力
下游買家應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加強對碳中和LNG的理解并提升運營能力,充分發揮“碳中和”對企業的綜合價值效應的應用,如企業品牌形象、上市公司ESG及信用評級、屬地扶持政策申請及其他社會聯動效應等。
▎政府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
目前,國內關于LNG全生命周期排放核算、碳信用額準入、碳中和抵消流程尚無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建議相關機構重視并完善健全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制定配套的監管和激勵機制,為碳中和LNG業務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加強科普宣傳推動市場形成
企業和政府應加強對碳中和LNG內涵及意義的宣傳,鼓勵線上競拍、碳積分、碳普惠等多種商業模式創新吸引更多終端用戶,探索碳中和LNG與國內強制碳市場關聯,為形成規范、健康的市場需求做好前期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