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明確,為了進一步減少天然氣供應中間環節,降低輸配氣費用,經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廣東省內年用氣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且靠近主干管網具備下載條件的工商業用戶、年用氣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大工業用戶、燃氣電廠、分布式能源站、煉廠均在可以實行直供。
上述《通知》還明確了天然氣直供接入的主干管網范圍,包括國家主干管道、省主干管道、LNG接收及儲氣設施配套外輸管道。直供的路徑則包括建設直供管道及城鎮燃氣管網代輸兩種方式。此外,借助此次調整天然氣直供政策,廣東還進一步完善了省內天然氣主干管網運營機制。
廣東省網納入國家管網,天然氣直供進一步破題。
伴隨著國家油氣管網體制改革,廣東省天然氣管網的功能范圍發生了變化。能源界記者了解,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即將成為國家管網公司的直管處級單位,納入國家管網公司進行統一管理。此前一個多月的7月23日,中石油披露的出售與轉讓給國家管網公司的資產明細中,就包含了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23%的股權。
在此輪改革前,廣東省就因三級管網架構設置帶來的問題,存在自我改革的動力。三級架構下,供氣層級多,供氣成本高,不利于擴大天然氣利用,也引發了省內多主體之間的不協調。針對這一問題,2020年年初,廣東省就有意再調整省內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及直供政策。
4月25日,廣東省發改委向省工信廳、司法廳、自然資源廳、住建廳等多個政府部門,各地市發改局及天然氣相關企業發送了《關于征求調整我省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運營機制意見的函》。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的4條主要建議,在本次廣東省發改委下發的《通知》中均有所體現。
借助于調整天然氣直供政策,《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廣東省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運營機制。“我省行政區域內天然氣主干管網不再區分國家主干管網和省主干管網,國家主干管道、省主干管道和LNG接收及儲氣設施配套外輸管道共同組成我省天然氣主干管網,共同承擔將各類氣源輸送到用戶的功能。”
由此,廣東省內天然氣管輸層級壓減為兩級,一是省內主干管道,承接不同來源的天然氣資源輸送至各地市城市燃氣門站和直供用戶;二是城鎮燃氣管道,承接主干管道輸送的天然氣資源或其他天然氣資源,并輸送至城鎮居民、工商業等終端用戶。各類氣源可自行就近接入主干管道,由主干管道輸送至各城市燃氣門站和直供用戶。
《通知》還明確,為了減少供氣環節,降低輸氣成本,城鎮燃氣企業和直供用戶可自主與主干管道建設運營企業協商選擇供氣接入方式。對于此前欲繞過廣東管網而接入西氣東輸等國家主干管網的城鎮燃氣企業而言,其直連路徑已經沒有政策限制。
當前,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正與國家管網公司對接資產交割事宜,按照計劃,9月30日將實現人員與資產全部并入國家管網公司。
除了直供問題,有關廣東省管網公司未來的收費方式也備受關注。由于國家管網運營機制和管輸價格辦法尚在研究中,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的管輸收費方式也未落定。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的管輸費有可能納入國家管網的一級收費模式中。如納入,則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的管輸費用不再單獨收取。“不管是一級收費還是二級收費模式,管網改革后,省內用戶的管輸費應不高于當前水平。”
直供能否全面破局,試一試才知道
盡管廣東省在2018年底就放開了燃氣電廠等大用戶的直供,由于各利益主體的不同訴求,直供政策難以落實。
不同于上一輪大用戶的直供,借助于油氣體制改革,廣東省有望開啟天然氣直供的新局面。公開信息顯示,新直供政策下發僅一周多的時間,已有多個項目提出申請直供直連。
廣東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顯示,東莞的唯美陶瓷公司正在申請直供,其天然氣直供管道工程項目狀態為正在辦理審批中。東莞新奧謝崗門站與中石油西二線東莞分輸站高壓天然氣管道連接線項目也處于核準前的公示中。據悉,佛山已有工業企業正在試點經城鎮燃氣企業代輸的直供。“天然氣直供本質上不是價格機制的問題,而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
除了油氣管網運營機制的逐漸理順,受疫情影響,廣東省內工商業企業對于降低天然氣價格的訴求強烈,進一步推動了此次直供政策的落地。今年以來,各地加大了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的力度,降電價與降氣價成為各地調節用能價格的主要工具。7月底,廣東進一步下調了省內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廣東并非此輪下調燃氣發電上網電價的孤例。
與此同時,疊加持續推進的“煤改氣”,廣東的工業用戶對于降低氣價的訴求愈加強烈。在廣東省內重點的“煤改氣”區域內,工商業用氣企業與燃氣供應主體之間的利益博弈仍在繼續。
盡管新的天然氣直供政策已經出臺,仍有不少人士擔心政策難以落地。天然氣直供與城鎮燃氣特許經營制度的對立沖突問題難以回避。《通知》補充道,“簽訂了特許經營權協議的地方政府,應就大用戶直供方式與特許經營企業進行協商,并根據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妥善處理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