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能源局一紙通知,暫停了光伏領跑者(第三批)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的企業競爭優選等工作,并對該基地3月24日公式內容不予認可”一事,在光伏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這份題為《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山西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家能源局做出如上決定的原因是“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未按國家政策以及領跑基地建設相關規定和要求開展企業競爭優選工作。”
之所以這一事件會在光伏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究其原因“每年領跑者建設規模在全年光伏地面電站指標中都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使其成為了光伏業的兵家必爭之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企業競爭優選工作,究竟如何違反了國家政策以及領跑基地建設相關規定和要求?
據記者多方采訪,業內普遍猜測原因可能是,“沒有按照優選規則計算的得分順序公式中標名單”;其二,“投資者多以超低價中標,對制造業可能形成壓力。”
“領跑者”成兵家必爭
所謂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和基地建設,是一項國家能源局從2015年開始,每年實行的光伏扶持專項計劃,“領跑者”計劃將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
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文件,“領跑者”計劃和基地建設的目的是以促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應用和成本下降為目的,通過市場支持和試驗示范,以點帶面,加速技術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以及落后技術、產能淘汰,實現2020年光伏發電用電側平價上網目標。
細究其中,在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項下,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又包括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其中應用領跑基地通過為已實現批量制造且在市場上處于技術領先水平的光伏產品提供市場支持,以加速市場應用推廣、整體產業水平提升和發電成本下降,提高光伏發電市場競爭力;技術領跑基地通過給光伏制造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可推廣應用但尚未批量制造的前沿技術和突破性技術產品提供試驗示范和依托工程,以加速科技研發成果應用轉化,帶動和引領光伏發電技術進步和市場應用。
之所以說“每年領跑者建設規模在全年光伏地面電站指標中都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以2017年我國新增地面光伏電站裝機33.62GW為例,8GW的領跑者基地規模,約占當年新增地面光伏電站裝機的24%。
事實上,伴隨光伏開發進程,優質的地面電站資源將越來越少,而相對于此,每年領跑者基地的開發規模確是固定的。此前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要求,每期領跑基地控制規模為8GW,其中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規模分別不超過6.5GW和1.5GW。基于此,甚至業內有一種聲音認為,未來光伏“領跑者”基地將成為集中式光伏項目(大型地面電站)的主要形式。
除了占比大,資源優質,使得領跑者基地成為了光伏企業“兵家必爭”之外,上述光伏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領跑者基地備受追捧的另一原因是,其非技術成本要比一般的光伏項目開發低很多,“基于地方政府的承諾與支持,領跑者基地在土地、開發、并網甚至包括融資等方面,都具有相對較低的成本,并且補貼也不會遭到拖欠”
“保送”個別企業入圍?
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國家能源局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的投資企業均通過競爭方式優選確定。競爭條件包括企業投資能力、業績水平、技術先進性、申請的上網電價(應用領跑基地)等。各入選基地所在地能源主管部門應將競爭優選工作方案報送所在地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由其在國家能源局指導下組織審核或論證后批復,基地所在地政府按批復的優選工作方案組織優選。應用領跑基地主要競爭應用領域領先技術的市場競爭力(上網電價),兼顧技術先進性和其他因素;技術領跑基地主要競爭最新研發前沿技術先進性,兼顧預期市場競爭力(未來成本下降)和其他因素。基地的每個項目各自競爭優選且每個企業集團只能有一個企業參與競選。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根據大同市政府2018年2月份發布的《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2017年競爭優選工作方案》,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負責組織成立專家組和復核組,嚴格根據工作方案實施優選工作,配合基地辦進行公示階段答疑等工作及后續相關技術支持。大同市政府牽頭組建的光伏基地領導組辦公室的職責包括做好企業優選標準、企業申報情況、企業競爭優選結果等階段性成果的主動公開。
如今,僅憑國家能源局的《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山西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業界也無法推測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企業競爭優選工作,究竟如何違反了國家政策以及領跑基地建設相關規定和要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共有5個參與公開競爭優選的項目,裝機容量均為100MW,分布于大同市左云縣、南郊區和渾源縣,按照此前公示名單,共有8家企業中標(包括聯合體中標)。
而經過記者比對,這8家企業中,僅有2家此前沒有入圍2015年開工建設的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
相關記載顯示,大同光伏示范基地總建設規模為100萬千瓦,包括7個10萬千瓦和6個5萬千瓦的單體項目。基地13個項目于2015年9月23日同步開工奠基,2016年6月30日基地項目全部順利并網。
對此,有業內人士推測,不排除地方“保送”了個別企業入圍大同二期的可能性。“這就是沒有按照優選規則計算的得分順序公式中標名單,雖然這對企業來說不公平。但對地方政府來說,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2015年就在大同做項目的人,項目也做得不錯,政府自然與他們建立了信任。”
2017年5月份,大同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明生公布了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整體驗收結果,在山西省發改委、山西省能監辦等單位組成的監督委員會監督下,由大同市發改委組織,委托水電總院牽頭的驗收委員會認為,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建設程序完善、工程質量合格,符合各專項驗收要求;基地技術先進,主要設備全部達到了“領跑者”先進指標要求;基地建設成果達到了示范目標;基地階段性運行成果體現了良好的運行水平。
與此同時,光伏也成就了大同,最新數據顯示,大同地區共有并網的光伏電站37座,總裝機容量179.33萬千瓦,占全省光伏的32.1%,并網分布式電源共688座,并網容量達66.18MW,光伏比例在全省位居第一。
“低價”權重高令制造端承壓?
盡管經歷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切實促進了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應用和成本下降,但與此同時,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困擾著業界。
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則為“最低電價”往往是中標的主要因素。據相關媒體報道,在領跑者其它7個基地中涉及的33個項目中,有21個項目以最低價中標。而盡管此番大同二期公示的中標企業報價并非最低(8家入選中標企業申報電價介于0.40元/千瓦時—0.45元/千瓦時之間),但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其仍然會令制造端承壓。
“如果按0.4元/度的投標電價,測算模型中對高效組件的采購價格設定為2.4元/瓦-2.5元/瓦。這對第二批領跑者要求的組件而言(目前已經是常規組件),這個價格是可行的,但對310W-370W規格的第三批領跑者滿分組件,并且要在9月份開始供貨,三四個月供完,無論是價格,還是供應能力,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他分析認為,“一些中標企業是非制造業投資者,而他們之所以集體報超低價,可能也是受到了一些制造端的誤導。而這可能引發的后果,就是‘領跑者’基地建設進程被一拖再拖。”
如今,對于大同二期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的建設,是否能按計劃在6月30日前開工建設,并于12月31日前并網,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