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2020年以來,“新基建”一詞曾多次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被提及,一時間受到各行各業的極大關注。
3月11日,在一次視頻調研會上,國家電網公司強調:發揮特高壓產業帶動力,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表明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提質振興的主攻方向,以新型能源基礎設施為代表的特高壓瞬間成為了焦點,許多專家和媒體也認為,特高壓是“新基建”的亮點。
01 為什么特高壓會成為“新基建”亮點?
在我國,電壓等級一共分為安全電壓、低壓、高壓、超高壓、特高壓五種,特高壓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少占地的綜合優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根據國家電網數據,一回路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輸送600萬千瓦電量,相當于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倍左右,同時輸送距離也是后者的2到3倍,還要節省60%的土地資源。
特高壓關鍵技術除了高壓電氣開關設備、換流閥、電力電子、自動化監控設備、新材料等之外,依托5G技術還可以推動物聯網、芯片、軟件產業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發展,與“新基建”的契合度極高。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社會按下了暫停鍵,亟需強有力的大項目立竿見影地帶動經濟發展。特高壓工程投資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恰好滿足這一點。
2月28日開工的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拉開了湖北未來三年新增近3000千米輸電線路、1400萬千瓦輸電能力的特高壓工程建設大幕。作為國家電網公司今年新開工的首個特高壓工程,其總投資金額185億元,預計可直接帶動設備生產規模約120億元,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超過7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40000個。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工程配套電源超過2300萬千瓦,將增加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產值約148億元,將直接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超過2000億元,可增加就業崗位7000多個。
由此可見,特高壓對產業鏈的帶動力超強,這也是為什么特高壓此時被高度關注的重要原因。
02 一批特高壓工程加速啟動
我國特高壓項目建設已經卓有成效,許多項目已經投入使用,并取得了不錯的社會經濟效益。根據最新安排得知,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已增加至1811億元,可有效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
2004年以來,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努力,在理論、技術、標準、裝備及工程建設、運行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實現了特高壓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截至2019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建成“11交11直”共計22條特高壓線路,項目累計投資超過4300億元。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加快建設1000千伏蒙西-晉中、駐馬店-南陽、張北-雄安交流工程和±800千伏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陜北-湖北直流工程,這6條線路計劃2020—2021年建成投運。加快推進1000千伏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荊門-武漢、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交流工程和±800千伏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直流工程前期工作,這7條線路力爭今年全部獲得核準并啟動開工建設,2021-2023年建成投運。
03 特高壓建設助力新能源消納
特高壓“西電東送”不僅送來清潔能源,其價格上也有優勢。目前,特高壓工程跨區輸送清潔能源能力已超過1.2億千瓦,有效支撐著我國西南水電基地、“三北”新能源基地開發建設。
有媒體估計,目前已開工建設的特高壓項目中,將拉動至少吉瓦級的光伏和風電項目建設。
很多地方的太陽能、風電資源非常好,如張北、蒙西地區,由于新能源消納壓力大,限制了當地的新能源平價項目的發展和新能源消納,特高壓項目的建成,將直接解決平價上網消納問題。
特別是內蒙古,今年實施的能源重大項目以特高壓電網輸電通道配套火電、新能源基地、煤制燃料等項目為主。今年建設項目中,錫盟至江蘇特高壓通道配套風電規模700萬千瓦、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通道配套新能源規模400萬千瓦、烏蘭察布至河北輸電通道配套風電規模600萬千瓦等項目都體現了新能源基地化、規模化發展的方向。
特高壓工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止于建設時期,中長期效益明顯,是高質量發展的典范,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已成為“新基建”建設的排頭兵。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認為,放眼“十四五”,西電東送仍然有著顯著的市場需求,因此需要再新增一些特高壓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