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公布的協議內容,在制成品(包括太陽能級多晶硅)方面,在2017年基數之上,中國2020日歷年自美采購和進口規模不少于329億美元,2021日歷年自美采購和進口規模不少于448億美元。
這一協議對中國光伏企業、特別是多晶硅企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進口美國多晶硅,有多大交易量?
據了解,目前REC和瓦克在美國本土的多晶硅產能分別為3萬噸、2萬噸,三菱的產能只有2000噸。美國企業海默洛克(HEMLOCK)的多晶硅產能不足2萬噸,且主要生產電子級多晶硅,太陽能級多晶硅只能算是副產品,數量有限。
與國內一線企業動輒5-10萬噸的擴產計劃相比,5-7萬噸多晶硅似乎并不是多么龐大的數字。同時,多晶硅企業很難達到滿產,實際產能利用率不高,能出口到中國的多晶硅產品非常有限。想靠多晶硅完成2020年329億美元的目標,絕對是天方夜譚。
國家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表示,美國企業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現金成本(不考慮折舊)約為12美元/kg。即使在電價很低的情況下,以REC為例,采用流化床技術、實現滿產時,其現金成本也不太可能低于10美元/kg。按照PVInfolink的統計,中國企業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的平均價格只有每千克6.70美元(多晶用料)至8.30美元(單晶用料),美國產品顯然沒有足夠競爭力。“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生產的(太陽能級)多晶硅想出口到中國,還存在一定困難,交易量不會太高。”嚴大洲總結說。
中國光伏需要美國多晶硅嗎?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1-10月,全國多晶硅產量27.6萬噸,與2018年全年水平相當。從國內多晶硅Top10企業前三季度產能利用率看,年產能超過3萬噸的企業占據優勢,一般不低于75%,最高時可超過90%。而對于年產能低于2萬噸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基本在35-75%徘徊,且4月份以來持續低于60%。
事實上,自2017年至今,我國光伏行業多晶硅自給率都在60%以上,進口價格也從2011年的70美元/kg降低到2019年(Q1-Q3)的8.34美元/kg. 國內多晶硅產能(包括單晶用料產能)大幅提升,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從整個產業鏈看,多晶硅環節的利潤率不算低,但“用硅為王”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
嚴大洲直言,目前已經有多家歐美企業因產能利用率偏低,轉為生產電子級多晶硅,不再寄希望于中國市場。另一位浸淫光伏上游多年的企業高管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晶硅市場價格低迷,主要是因為生產供應增長快速,而下游需求增長有限。“2019年底,國內多晶硅月產量比年初增加了1萬噸,但進口量并沒有增加,自給率最高可達75%左右。”
與此同時,在硅片薄片化、大片化和金剛線母線直徑下降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光伏組件單瓦多晶硅用量呈持續下降趨勢,換言之,1kg多晶硅可以產出的光伏組件越來越多。在需求不旺的情況下,采購美國多晶硅缺少足夠動力。
呼吁美國開放光伏應用市場
《協議》對中國企業采購美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做出了規定,但并沒有向中國開放光伏下游應用市場。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如果直接出口到美國,依然會被征收高昂的關稅。
2018年,美國新增光伏裝機11.36GW,僅次于中國,2019年新增裝機可能超過13GW。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鼓吹“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觀點,很可能阻礙美國能源轉型順利實現,也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正如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所言,開放可以促使競爭,競爭才能帶來經濟的繁榮,筑起籬笆會影響全球經濟發展。亞投行行長金立群也認為,各國應該超越貿易爭端,更關注全球發展大局,包括氣候變化以及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讓更多民眾受益。
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們歡迎美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為光伏行業供應優質低價的多晶硅產品,但雙方應遵循公平對等的原則。呼吁美國盡早放開下游應用市場,破除貿易壁壘,利用光伏等清潔能源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