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9年我國光伏電站裝機規模
2019年國內光伏市場可謂是命途多舛,第一年全面競價政策的推行,政策延遲出臺、項目前期準備不足,加上競價原理理解不到位,不少項目折戟在前期申報階段。
在此背景下,2019年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競價項目無法按時在年底前實現并網,有行業機構預測2019年新增裝機規模僅為25GW左右。然而,在12月行業的奮力搶裝下,硬是將全國光伏累計裝機規模“拼”上了200GW。
實際上,我國光伏應用端的發展可以追溯至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國八條”)。彼時,在歐美雙反的夾擊下,國內光伏制造企業破產、倒閉,行業每況愈下。
為了支持國內光伏企業的發展,“國八條”明確到2015 年中國光伏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以上,同時第一次從源頭厘清和規范了補貼年限、電價結算、滿發滿收等核心問題。
2013 年8 月發改委出臺《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確定分布式光伏按每度含稅0.42 元全電量補貼,開啟光伏度電補貼時代。也是在這一年,國家能源局發布《光伏電站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將光伏電站的核準制改為備案制,由省級主管部門對光伏項目實施備案管理,光伏電站備案制取代核準制,簡化了光伏電站的審批流程和審批程序。2013年,我國光伏發電年度裝機第一次出現10GW以上的增長。
2014年,我國光伏發電正式實行年度指導規模管理,國家能源局開始將年度裝機指標分配至各省。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提出應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支持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全面實施“領跑者”計劃,成為高效技術的催化劑,大同一期開始探索光伏與采煤沉陷區治理相結合的領跑者模式。在這一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達到4318萬千瓦,躍居全球第一。
進入“十三五”,光伏發展專項規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 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 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 萬千瓦以上。規模管理的模式一直持續到2017年,與之相伴的是每年以630作為電價調整節點的搶裝潮。
這四年間,我國光伏裝機規模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尤其是2017年,在前幾年順延指標的催化下,僅6月份新增裝機規模超過20GW,也直接帶動了全年裝機突破了50GW,成為我國光伏裝機歷史上的巔峰之年,同時也毫不費力的突破了我國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的首個100吉瓦。
到2018年,光伏領跑者計劃已實施了三批之久,并在第三批時衍生出以超高效技術為目標的技術領跑者基地。2019年隨著白城、達拉特旗、泗洪三個領跑者基地獎勵規模的優選結束,這個推動了高效單晶技術走向行業主流的模式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在政策、資本、技術的多重助推之下,我國光伏行業從制造業到應用端,均已躍居全球首位。雖然在2018年531政策的重壓下,下游的瘋狂建設畫上了句號,但中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2019年底,在經歷巔峰之后,中國光伏行業正處在競價與平價的動蕩之中,就這樣出其不意的突破了200GW的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風電裝機也在2019年突破了200GW。據此,我國將是世界上第一個風電裝機容量超過2億千瓦的國家。截至目前,中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已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然而,在這輝煌的里程碑背后,中國光伏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裝機規模的快速擴張也帶來了數千億的補貼拖欠,在這背后,中國的光伏企業正身處艱難時刻,大批的民營光伏投資商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來換取企業運營的資金。
另一方面,站在平價的風口,不穩定電力、調峰成本高、對電網不友好、消納空間、土地稅費等像一把把懸在光伏企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令行業憂心忡忡。
好消息是,中國光伏制造業正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極強的供應鏈成本管理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并且取得了非常優渥的成績。
下一個100GW,不知道何時會到,但希望那時,大家都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