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接連被巴西和和智利拒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屆締約方會議幾經周折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正式開幕。在開幕式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用擲地有聲的話語警示世人:“不采取行動將是投降之路。我們真的要被當成把頭埋進沙子里、在地球燃燒時無動于衷的一代人嗎?”
的確如此,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此前發布的2019年度《排放差距報告》,在過去的十年間,全球碳排放量及溫度始終處于上漲趨勢,海冰范圍更是不斷刷新最低記錄。
同時,古特雷斯強調:“從未有哪個時刻比現在更緊迫地需要我們重視這一科學報告。如果還不聽從警告,不采取嚴厲措施扭轉排放趨勢,我們就只能繼續目睹致命性、災難性的熱浪、風暴和污染發生。”
“生死攸關”的1.5℃
《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即使當前《巴黎協定》中所有無條件承諾都得以兌現,全球氣溫仍有可能上升3.2°C,從而帶來更廣泛、更具破壞性的氣候影響。全球整體減排力度必須在現有水平上提升至少5倍,才能在未來10年中達成1.5°C溫控目標所要求的碳減排量。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水平升高了1攝氏度多,要想完成1.5℃的控溫目標,人類僅剩不到0.5℃的升溫空間。這同時也意味著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至2030年間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將失去實現《巴黎協定》規定1.5℃溫控目標的機會。而一旦突破該臨界點,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大幅上升。
別看是平時天氣預報中人體感覺幾乎沒有差別的1.5℃,放在全球范圍內對于世界人民來說,這個臨界點就是“要命”的,一旦突破溫度紅線,世界災害橫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將難以得到保障。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黃磊表示,能否守住“1.5℃”這根控溫線,對今后數十年的地球生態系統和許多人而言可謂“生死攸關”。聯合國相關報告顯示,在全球氣溫升高1.5℃的情況下,世界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比目前的高溫增加3度,北極在本世紀就可能出現夏季無冰的情形,現存70%到80%的珊瑚也將消失。
一組更加直觀的數據顯示,如果氣溫上升幅度達到2℃,全球的海平面將比氣溫上升1.5℃平均高出0.1米,而這小小的0.1米意味著如果以現有人口基數計算,全世界將有超過1000萬人會面臨更為頻繁的極端天氣,其中可能有大部分人因災害天氣而無家可歸。
此外,據美國科學院研究顯示,全球氣溫每上升1℃,都會導致壓力、絕望等負面情緒更容易產生,從而使得相關精神疾病更為普遍的出現。
中國盡顯大國風范
與高調退出《巴黎協定》的美國相比,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顯然更有大國風范。
12月2日,參加本次氣變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陸新明在會議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代表團將在本次大會上積極推動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尤其是第六條等遺留問題的談判。同時,中國政府已經在此前鄭重宣布,為緩解氣候變化,在2050年要實現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從目前的100億噸降低到35億噸以下。
中國的莊嚴承諾,也讓我國的能源結構形式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境地,因為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依然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占比超過60%,如果想要完成此前在《巴黎協定》承諾的目標,必須要加快水能、風能和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由中國節能協會主辦的“2019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提到,我國能源系統要想實現低碳發展,必須將能源輸出形式由燃料轉為電力,因此要求電力在終端用能的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60%以上。
“未來電力消費的主要矛盾是電源側的不確定性和用電側的峰谷變化之間的矛盾。所以,發展蓄能末端和柔性末端是實現低碳能源的關鍵。”江億表示,“而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樁、分布式蓄電等則是協助解決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
可再生能源將迎爆發期
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需要把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主體能源的位置,預計到2030年,風電和光伏發電累計能代替3億噸的標準煤,這將為能源領域碳減排作出巨大貢獻。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風電、光伏裝機在能源消費占比不足20%,“十四五期間”想要實現我國承諾的碳減排再下降40%左右的目標,我國每年新增光伏裝機需要達到50GW,甚至是70GW的規模,并且保證這部分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可以替代一大部分火電,才能最終完成任務。
江億院士預測,未來,我國可以實現的低碳能源結構是這樣的:電力供應大約要每年10萬億度,其中水電需要1.5萬億度/年,而目前水電只有1.2萬億度;核電每年要1.5萬億度,目前核電只有0.3萬億度;風電每年要1.5萬億度,風電目前也只有0.3萬億度;光伏需要1萬億度/年,目前光伏發電每年只有0.1萬億度。
由此可見,未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非常廣闊的前景,這種潛在的提升和發展空間,對于國家能源結構調整轉型來說是剛性需求。煤電、燃氣電廠更多的責任在于參與電網靈活調動。
12月2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是2020年《巴黎協定》進入正式落實階段前的最后一次相關會議,而在第24屆大會中,未達成一致的碳排放第六條將成為本次會議中最難啃的骨頭之一。很多與會代表認為,比起開會,更重要的是需要世界各個國家馬上為減少碳排放作出行動。在世界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的當下,減少碳排放必須依靠全世界人民共同出力才有可能實現。指望著某一個或幾個國家竭盡全力減少碳排放,對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并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國際能源網也在此呼吁,希望世界各國人們團結一致為減少全球變暖作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