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為實現德國的“去碳化”目標,今年年底前德國政府預計將出臺氫能戰略,大力推動電解水制氫工業以及農林廢棄物制沼氣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德國約有40個“電制氣”試點項目,其中大多是使用富余的風電電解水制氫。其中,目前最大的“電制氣”試點項目規模僅為6兆瓦。
在DVGW的年度活動上,德國最大的天然氣管道商OGE董事會成員、DVGW副主席Thomas Huewener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不斷擴張,整個產業都將發生變化,天然氣管道以及儲氣領域都將變得更高能效以及更加綠色。同時,DVGW董事總經理Gerald Linke也表示,規模為1吉瓦的“電制氣”項目預計耗資為10億歐元,目前國內外企業都對此表示了興趣。
另外,多家天然氣管道運營商都在活動中指出,在天然氣中混入氫氣將有效降低天然氣系統的碳排放量,在現有天然氣供給中混入10%左右的氫氣,將不用對現有天然氣管道系統進行大的改造,即使混入20%左右的氫氣,對天然氣管道的改造成本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德國天然氣業界指出,在德國“棄煤”、“棄核”的戰略下,天然氣將成為德國能源轉型的重要過渡能源,以上述方式對現有天然氣工業進行改進,較完全電氣化相比,將能夠更快地實現“綠色轉變”。
路透社分析認為,德國此前制定減碳目標稱,到2030年德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較1990年下降50%,到目前為止,德國仍遠沒有完成減排目標,德國政府需要更大力度地推動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減碳技術的發展。Thomas Huewener表示:“為未來準備好用于交通、工業和供暖的‘綠色天然氣’和氫氣,是實現氣候目標的最有效的方式。
德國經濟部門此前也曾公開表達過德國在氫能領域的“雄心壯志”,計劃與其他歐洲國家共同建立歐盟氫能全產業鏈,并為氫能相關技術提供認證。
德國經濟部部長Peter Altmaier指出,德國政府相信氫能不僅是能源轉型的重要因素,也將是德國未來工業的重要一環,為此,不論在基礎研究領域還是工業實踐領域,德國都需要打敗其他國家,成為氫能技術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