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可用于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馬達的高性能磁鐵,同時還是發光LED和燃料電池所不可或缺的材料。對日本來說確保穩定采購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報道稱,東京大學教授加藤泰浩等人宣布,在日本海島周邊海域的海底存在大量稀土,相當于全球數百年的稀土消費量。在日本,期待在相關海島周邊的專屬經濟區內采集稀土的聲音升溫。
中村準教授等人對此前在采集的樣本進行分析,調查了探查船發出超聲波之際,高濃度稀土層發出的反射波的特點。基于分析結果,開發出根據反射的特點發現位于海底5米以內較淺區域的稀土層的技術。
報道介紹,在相關海域,有些含有高濃度稀土的泥層上覆蓋著10至20米的堆積物。如果利用新開發的技術,可以高效鎖定堆積物較少、容易采集稀土的區域。
報道稱,目前由于是從海上的探查船發出超聲波,只能掌握幾公里見方區域的大致分布。如果使用自主式無人潛艇,在海中釋放出超聲波進行探查的話,則能以10米見方左右的精度鎖定區域。
即將全面啟動!日本大舉開發海底“稀土礦”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道日本媒體報道稱,日本將全面啟動對深海礦物資源的開發。由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組成的團隊,將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月調查南鳥島周邊海域富含稀土金屬的稀土泥含量。此外,還將推進研究對沖繩周邊海域“熱水礦床”的開發。要實現產業化,需要準確掌握蘊藏量和品質。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4日報道,“調查比預想進展得快”,作為日本內閣府研究項目“SIP”(戰略性創新創造項目)的一環而負責海底資源開發項目的石井正一笑著表示。2018年秋季先期進行的航海活動中,從南鳥島周邊5000米深的海底的25個地點采集了樣本,并在2018年度之內進行分析。
報道稱,2019年也將推進海底地質調查,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將對稀土泥的含量進行準確估算。計劃2022年度在南鳥島近海進行試采。
報道介紹,從2014年前后開始,由東京大學和大約30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民間團體就一直在南鳥島近海實施調查并開發采掘技術。東京大學教授加藤泰浩2013年發現了含有高濃度的用于磁鐵的釹等的稀土泥。日本政府也對開發提供支援。
報道援引加藤的話說,“富含市場價值很高的稀土,而且從稀土泥里提取礦物的工序也很簡單”。利用專用管道把稀土泥吸到海面,然后浸入酸中,就能將泥里的礦物質提取出來。石井表示,“希望準確掌握資源量,盡早實現產業化。”
報道稱,日本此前一直致力于開發位于較淺海底的熱水礦床。熱水礦床由含有金屬的熱水噴出后形成,含有銅、鋅、金等,位于水深1000米左右的海底,比較容易實施調查,日本已于2017年成功在沖繩周邊進行試采。
但是,要實現產業化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稱,產業化需要日均5000噸的開采規模。目前尚不清楚資源量是否達到照此規模計算可持續開采幾十年的水平。
報道稱,在目前的情況下,開發上述資源能否盈利也是未知數。開采熱水礦床方面,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推算,設備投資需1183億日元,運營費用每年232億日元,開采期按20年計算,將虧損834億日元。如果是開采稀土泥,加藤等人2013年的推算顯示,大約需要16年能將約750億日元的設備投資回收回來。不過,關于兩種資源的推算均伴隨著各種假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