哽咽著下臺的梅姨、臨近的無協議脫歐、被新首相鮑里斯強制“休假”的下議院……一年以來,不列顛群島并不太平。
作為英國第一大企業的公司(下稱BP)在過去數月間,也被負面消息屢次纏身。
撤資阿拉斯加、平衡資產負債表
8月27日夜間,BP宣布以5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阿拉斯加地區的所有油氣業務及資產。接手者是當地最大私營油企希爾科普能源公司(Hilcorp Energy Co.),希爾科普也是地區僅次于公司的第二大生產商。
被拋售的業務中,包括BP此前曾大力投資的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區域開采區塊的所有權益,以及跨阿拉斯加管道(Trans Alaska Pipeline)的所有股份。
BP在官方聲明中稱,這筆交易將于2020年完成。希爾科普將在近期先支付40億美元,剩余16億美元將在未來根據該地區油氣資源的盈利能力另行支付。
BP目前在當地雇傭逾1600名員工,他們的去留問題則仍未確定。
作為英國第一大企業的公司(下稱BP)在過去數月間,也被負面消息屢次纏身。
撤資阿拉斯加、平衡資產負債表
8月27日夜間,BP宣布以5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阿拉斯加地區的所有油氣業務及資產。接手者是當地最大私營油企希爾科普能源公司(Hilcorp Energy Co.),希爾科普也是地區僅次于公司的第二大生產商。
被拋售的業務中,包括BP此前曾大力投資的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區域開采區塊的所有權益,以及跨阿拉斯加管道(Trans Alaska Pipeline)的所有股份。
BP在官方聲明中稱,這筆交易將于2020年完成。希爾科普將在近期先支付40億美元,剩余16億美元將在未來根據該地區油氣資源的盈利能力另行支付。
BP目前在當地雇傭逾1600名員工,他們的去留問題則仍未確定。
普拉德霍灣區域(綠色)以及跨阿拉斯加管道。圖源:BP
BP在阿拉斯加地區經營油氣業務的歷史已有整整60年。其中,普拉德霍灣區域的勘探工作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已展開。
自從1977年BP從該海域開采出第一桶石油以來,該區域累計石油產量已超過130億桶。即便在產量下滑的今天,普拉德霍灣的日均石油凈產量仍將近7.4萬桶。
BP在當地建設并持有49%股份的跨阿拉斯加管道,則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這條管道長達800英里,并連接阿拉斯加南北海岸線。
BP出售阿拉斯加業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該地區的石油可開采儲量及開采難度在不斷惡化。根據資本的研究調查,普拉德霍灣海域剩余可開采儲量已不足10億桶,且年開采量將每年下降5%-7%。
此前,阿納科達石油公司、加拿大先鋒石油公司和美國都已先后拋售了阿拉斯加地區的油氣業務。據彭博社報道,繼BP之后,很有可能也即將撤離阿拉斯加。
另一方面,BP內在的財務壓力,在逼迫公司不得不拋售部分業務以回籠資金。
在今年2月5日BP公布2018年財報時,其已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出售高達100億美元的資產,以改善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這次56億美元資產出售舉措,正是該計劃的一部分。
根據BP二季度財報,該公司還將出售在俄克拉荷馬州的部分油氣區塊權益。
“我們正在穩步地重塑著BP。在美國及全世界范圍內,我們還有許多更符合公司長期戰略的機會”,BP首席執行官戴德立(Bob Dudley)強調,撤出阿拉斯加只是公司戰略調整的正常舉措。
但BP越來越大的債務壓力,已從財務數據中明顯地體現出來。
截至6月30日,BP的凈負債高達46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今年二季度,BP的經營性營收則同比下滑了9%,至727億美元。
BP近期季度營收與凈負債。
節節攀升的凈負債,主要歸因于BP在去年7月底耗資105億美元收購了手中的一系列頁巖油資產。這也是BP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單筆交易。
此外,墨西哥灣溢油事故的賠款仍在持續拖累BP的現金流。今年二季度,BP為此支付了14億美元。
據美國投資銀行Jefferies Group的分析報告,BP此次的出售計劃,將降低2%的公司負債。受此消息振奮,BP股價于三日之內上漲了逾2%,扭轉了持續一個月的陰跌。
棘手的環保
相比于通過拋售資產得以緩解的財務問題,當前更令BP感到頭疼的,或是大本營直面的環保抗議。
距離倫敦著名景點特拉法爾加廣場不到500米的圣詹姆斯廣場,是BP的全球總部。數月以來,這里已經變成了各大環保組織的抗議集中地。
抗議的最高潮發生在5月20日。據CNBC等多個媒體報道,當天,以綠色和平組織為首的環保主義者,在“關停BP”(Shutdown BP)這個激進口號的激勵下,在圣詹姆斯廣場周圍設置路障封鎖了BP公司總部,并沖入總部大樓房頂打出“氣候緊迫”(Climate Emergency)的大幅標語。之后,直到8月的第二個周末,類似事情仍然持續不斷地發生。
5月20日,環保主義者爬上BP總部大樓。圖源:CNBC
環保人士的核心訴求只有一個:要求BP立即停止一切新油田和天然氣田的勘探活動,將所有投資專注于可再生能源。
盡管激進的環保人士往往帶著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BP的CEO戴德立在接受天空電視和CNBC等媒體采訪時也呼吁,切勿妖魔化能源公司,但BP被環保界盯上并不完全無辜。
作為總部同樣位于歐洲的能源巨頭,殼牌和都已先后向環保運動“投降”。
殼牌此前已經表態,支持《巴黎氣候協定》,并明確通過發展綠色能源,力爭在2035年實現世界第一能源企業的目標;道達爾也同樣宣布,在2040年之前,立志使新能源業務的年盈利提升至總盈利的20%。
相比之下,BP給出的目標是:以2015年為基準,到2025年,公司在業務增長的同時保證碳排放不繼續增長。
在環保主義者看來,每年都要出版《BP世界能源展望》的BP,是個“只說不練”的企業。畢竟在今年的能源展望中,BP指出,石油作為世界最重要能源品種的地位,將在2040年被可再生能源代替。
面對環保界的指責,CEO戴德立表示無法理解, BP執行副總裁兼集團可再生能源負責人戴尚亞(Dev Sanyal)則直接進行了反對。
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和發布今年的能源展望時,戴尚亞都說道:“我們可以做很多,但前提必須是在商業上值得的。因為我們畢竟是家企業,要為股東們的回報負責。”
戴尚亞認為,BP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即龐大又多元化。僅在2018年,BP就有多項投資:以2億美元的價格購入英國光伏企業Lightsource 43%的股份;收購了英國的充電樁企業Chargemaster;投資2000萬美元入主以色列電動車初創企業StoreDot;與巴西的生物質燃料生產商Copersucar成立合資公司。
今年7月底,BP又與美國全球最大谷物加工商邦吉(Bunge)在巴西成立生物燃料合資工廠。
但BP的新能源戰略并不叫好。
英國能源咨詢智庫Aurora Energy Research曾評價道:“這里一點太陽能,那里一點電動車,BP缺乏真正具體的新能源戰略規劃。”
BP已經宣布,每年將在新能源領域投入5億美元,但這一數字和每年超過150億美元的油氣投資相比,似乎有些小巫見大巫。與之對比的是,殼牌在去年宣布,未來三年每年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達10億-20億美元。
“在環保問題上,的確沒有能源巨頭愿意沖到前線,但像BP那樣縮在后方也不多見。”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批評,或是BP屢次成為環保人士眼中釘的真正原因。
如果把時鐘回撥到20年前,當時還在布朗尼(John Browne)治下的BP,曾將公司縮寫的定義從British Petroleum改成了Beyond Petroleum。如今,那個曾經的環保先行者還能找回當年的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