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戶用光伏電站的規模,如果有10GW的項目接入能源物聯網平臺,就涉及到100萬個家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家庭的用電數據,對用電負荷進行分析。這一數據分析無論對家庭還是企業都有價值。我們把數據收集起來分析好,然后給到有需求的人,這便是未來的商業模式。
交流接觸器產線,當前產量7305個,當前直通率99.61%,當前設備綜合效率(OEE)73.15%。
這些滾動變化的數據反映的正是正泰集團交流接觸器生產工廠的實時動態。在國際工業與能源物聯網創新發展大會同期舉辦的物聯網應用和產品展上,正泰集團的智能制造展區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觀看。通過大屏幕上顯示的正泰集團數字化車間管理平臺界面,交流接觸器生產工廠的實時畫面和當前產量、設備效率等產線參數清晰可見。
工業與能源物聯網的應用實踐正在不斷落地生根。企業生產有了哪些變革?商業模式又有哪些突破呢?
智能制造重在融合
“用物聯網思維構成端到端的制造體系,打造產業鏈生態圈。”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這樣概括正泰集團對于工業物聯網建設的目標。
大會期間,正泰集團正式發布“正泰云-正泰工業互聯網平臺”。談起正在推進和運行的項目,南存輝如數家珍:“在溫州,正泰生產車間已經實現全價值鏈數字化;在海寧,正泰建成了‘光伏制造+互聯網’的典范項目;在杭州,正泰智能工廠在硬件設備、生產工藝、工業軟件等方面都體現目前國內多項光伏組件的最高制造水平,并入選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項目。”
企業的實踐已經將智能制造的優勢充分展現,工業生產正在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指出,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融合。“在這一融合過程中,傳統的產品、服務都融入了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技術,從傳統的產品也就變成了一系列的智能化產品。此前,我們把自動化生產的產品叫機電一體化產品,現在,這個詞顯然已經不能滿足要求。融合發展正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工業向智能化演進的重要路徑。”
分布式盈利模式初現
不僅僅在制造端,具體到能源的供給、消費和技術層面,南存輝指出,能源物聯網的構建也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最為的典型的戶用分布式光伏,千家萬戶屋頂上的電站要保證安全穩定運行,電站的隱患要能夠提前預警,然后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和運維。所以,我們要讓一個個孤零零的電站逐步接入統一平臺。”
在深入到成千上萬的家庭用戶中,企業又該如何保證盈利從而實現良性循環呢?
“其實,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定的盈利模式。”以戶用光伏為例,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告訴記者,由于戶用系統的安裝市場上存在很多小型的非專業企業 ,“電站的生命周期至少是20年,但一些小企業很可能難以長期維系,這時候用戶的電站出了問題,往往已經找不到當時的安裝商了。這時,用戶通常會聯系電網公司,我們現在已經和電網的云商平臺建立合作,一旦有用戶提出運維需求,電網方面就會聯系我們,我們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
延伸產業鏈創造效益
簡單的收費并非“能源物聯網”瞄準的盈利模式。陸川指出,在分布式特別是戶用能源光伏電站的運維過程中,正泰會和相應的逆變器廠家建立聯系,將運維的電站數據接入正泰云平臺。“按照目前戶用電站的規模,如果有10GW的項目接入平臺,就涉及到100萬個家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家庭的用電數據,對用電負荷進行分析。比如分析后的結論是這個家庭的冰箱能耗明顯高于平均水平,那么更換一臺冰箱所節約的電費多長時間可收回成本,這個數據分析無論對家庭還是對企業都是有價值的。我們是把數據收集起來分析好,然后給到有需求的人,這便是未來的商業模式。”
對此,國家電網副總經理張智剛指出,一方面是要以電為中心延伸價值鏈,聚焦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能源管理、技術服務,加快發展綜合能源服務,不斷拓展增值服務業務。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強化數據共享應用,更好地支撐資源調配、業務協同和風險防控,不斷地提高效率和效益。“通俗來講就是要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把用戶、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電工裝備企業及其設備連接起來,通過信息廣泛交互和充分共享,以數字化管理來提高能源生產效率、裝備制造的安全質量、先進效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