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盡管國家近年來舉國之力加大環境治理,一些地區也有了明顯改善,如京津唐地區去冬到今春空氣質量就有了大幅改觀,但國內生態環境總體上仍面臨巨大壓力,長時間、大面積的霧霾天氣依然困擾著我國大部分省市,人民群眾無不渴望著能時時呼吸到新鮮干凈的空氣,在這場“空氣、環境和生態脫貧”的攻堅戰中,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是贏得戰役的主力軍。近期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針對當前我國空氣環境生態“脫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提高光伏扶貧質量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和仔細調研,以人大議案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議。
光伏產業市場化勢在必行
作為目前人類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轉化效率最高,并且使用最簡單、最可靠、最經濟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具備十分獨特的優勢,是當前及未來新能源發展的主要選擇。近十年來,中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從一路追趕、齊頭并進到全面超越的華麗轉身,在技術、規模、成本上已全球領先,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成為了阻礙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攔路虎。
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從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材料,到中游電池片、組件等一系列元器件的生產,再到下游的光伏發電,都被全額征收各種稅費,主要包括:25%的企業所得稅、17%的增值稅及其附加,還有海域使用費、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房產稅等超過20種其他稅費,就連國家補貼的發電收入都還要全部繳納增值稅及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如再考慮社保因素,稅費將更加驚人。此外,當前通過指標控制光伏發電規模的管制思路,既不符合也不利于市場化條件下產業的健康發展,無論集中式還是分布式光伏,倘若一味用指標壓制發展規模,成本下降速度將大大減緩。
在過去五到十年,得益于中國光伏應用的蓬勃發展,產業鏈上中游新增產能不斷增加和更替,有效帶動了技術不斷革新和改進,設備不斷迭代升級,促使成本大幅降低,使得中國光伏產業贏得了全球發展先機及絕對的規模和成本優勢,近十年來,光伏發電成本已下降了90%,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曙光已經出現,因此針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并不會無限擴大。針對以上問題,劉漢元代表建議:讓光伏產業在市場化機制下發展,摒棄用指標壓制發展規模的管理思路;全面清理并減免光伏行業的相關稅費;通過市場化機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決光伏補貼資金問題。
光伏扶貧應適度集中化、規?;?/strong>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產業扶貧模式,光伏扶貧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扶貧效果。通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已為全國150萬農戶提供了精準扶貧服務,每年為每戶增收3000元以上,相當于每年提供了45億元的扶貧資金,成為各地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措施。作為集綠色扶貧、造血扶貧、產業扶貧為一體的高效精準扶貧模式,光伏扶貧不僅讓貧困戶年年有經濟來源,還能解決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真正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嶄新路子,從根本上破解了長期困擾我國絕對貧困地區“久扶仍難脫貧”,甚至今年脫貧明年又返貧的重大問題。
但當前我國光伏扶貧項目存在較為零星、分散的問題,導致實施過程當中成本居高不下,運維管理過程中相對困難。同時,光伏扶貧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前端建設,輕后期運維,甚至運維缺位的問題。針對光伏扶貧項目,地方政策往往更注重建設資金層面,對前端建設、補貼都有相關說明,但對后期運維團隊、運維資金來源等鮮有顧及。再加上光伏電站運維市場本身也存在行業標準缺失、準入門檻模糊、人員資質參差不齊、低價競爭等諸多問題,扶貧電站的后期運維不容樂觀。長此以往,發電收益將無法保證,扶貧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此外,光伏扶貧資金不足、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地方政府用商業光伏電站建設指標來換取扶貧項目出資的情況,即集中式扶貧電站投資成本全部由企業負擔,等同于把商業光伏電站的建設資格“明碼標價”,用政策要求商業光伏電站分利潤給扶貧事業,將光伏扶貧工作的資金壓力全部轉嫁給了企業,增大了企業的資金負擔。在《關于進一步提高光伏扶貧質量的議案》中,劉漢元建議大力發展適度集中化、規?;拇寮壏鲐氹娬?加強對光伏扶貧項目建設質量的把控,強化村級和戶用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管理,保障貧困戶收益;加強對光伏扶貧的金融支持力度,及時到位政府應承擔的項目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