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0日,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規定了各省市級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的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將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定為市場主體,協同承擔消納責任。
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出力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在時段分布上與用電負荷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風電一般夜間出力較大,但此時用電負荷較小;光伏發電出力在傍晚快速減小,但此時實際用電負荷正迎來晚高峰。水電出力受來水情況影響,汛期出力較大而枯期出力有限。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存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問題,更多的是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以風電為例,各地區的棄風原因不盡相同。例如西北地區的主要問題在于用電負荷過小;東北地區的主要問題是火電和風電的沖突,致使風電要給其他電源讓路;華北則主要是通道問題。光伏電站的消納矛盾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是受當地消納能力不強、開發布局不合理、配套電網設施不同步、外送輸電通道容量有限等因素影響。
目前中國電力系統尚不完全適應大規模波動性新能源的接入,電力系統的實際調度運行面臨較大困難。局部地區出現棄水棄風棄光現象,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過快引起的。特別是風電、光伏發電迅猛增長,帶來可再生能源發展與調峰電源發展不協調、與電網發展不協調、與用電需求增長不匹配、與市場機制健全不同步的矛盾突出。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越來越重視,行業內加大了對消納問題的治理。本地消納、高壓輸出通道和自發自用是目前解決消納的三種主要方式。
本地消納一直以來是新能源發電接入系統的主要方式,有利于降低投資成本,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均衡,電力需求區域差異大等原因,本地消納規模有限。而自發自用受規模限制,效益不明顯,但從光伏發展前景來看較為廣闊。
而高壓輸出通道應是新環境條件下電力消納的重要方式。區域經濟發展導致各地區電力負荷差異大,而用電量負荷決定了消納空間,于是長距離輸送成為現階段解決消納的主要方式。目前國家規劃了數條高壓直流輸送通道,以滿足大型基地電力送出。
近幾年來,我國棄風棄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2018年上半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消納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為1302億、4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和78%;棄風棄光電量同比下降18%。與此同時,在跨區消納的有效幫助下,西北地區的棄風棄光率初步改善。
業內專家表示,盡管棄風棄光率有所下降,但整體形勢仍然嚴峻,迫切需要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和消納的長效機制,以此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電力消納是影響光伏無補貼平價上網的重要條件,消納問題的有效解決也將有力推動光伏無補貼平價上網的進程。國家能源局透露,今年將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全面推行風電、光伏電站項目競爭配置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新機制,結合電力改革推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等,全面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局將推動建立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力爭到2020年基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的問題,最終實現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5%和20%、到2050年清潔能源成為主體能源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