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的研發為新能源光熱電站同類施工項目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參考,同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替代當地落后產能,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是作為一種能取代常規能源的新能源。該施工技術先進、成熟可靠,不僅提高了鏡場控制系統調試進度,還為提高集熱器的集熱效率奠定了基礎;填補了國內施工技術經驗的空白,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本項目為自動跟蹤系統的光熱電站,結合槽式光熱全天有效光照分布情況下,研究實踐,進行分析、總結,同時針對調試中出現的問題,在現場施工時著重關注,構建出光熱電站控制跟蹤系統施工體系。
太陽能光熱發電中的鏡場部分主要功能是負責太陽能采集,4個太陽能集熱器單元組成一個回路,鏡場由190個回路的集合構成太陽集熱場區。鏡場系統占地范圍廣、監視和控制參數多、設備布置分散的特點,對鏡場控制系統及導熱油循環系統的現場儀表、控制閥門、馬達執行器等設備將以網絡的連接方式接入DCS控制系統,能夠有效地減少控制電纜的用量,大大減輕施工工作量,同時達到優化系統、提高效率的目的。
太陽能光熱電站的各子系統中裝配有溫度、流量、壓力、角度、圖像等各種傳感器,當系統運行時,大量連續的、間斷的測量數據以及報警信號從各子系統通過網絡傳輸至主控系統。主控系統根據程序預先設定的控制策略進行運算、處理,然后實施發出指令至各控制系統,控制相應設備執行相應動作或提醒人員進行干預,同時記錄和顯示相關參數。
程序和傳感器聯合控制則是集中二者的優點,程序計算集熱器位置,傳感器進行校正,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避免了累積誤差,提高了效率。太陽矢量的計算與日期、時間和集熱器所在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關聯,從而模擬太陽的運動。
太陽島歐洲槽集熱器的位置根據位置傳感器的測量角度計算得出,從而使集熱器跟隨太陽,使計算出的太陽矢量和集熱器的實際位置的最大偏差在跟蹤允許誤差±0.1°范圍內。
LOC跟蹤太陽的上下限通過配置參數的東、西極限定義為-5°至178°,并通過安裝在工廠并與主控相連接的氣象站,連續監測風速和風向。為防止集熱器的損壞,保護測量數據觀察是否超過極限值,如果超過極限值會根據風速和風向執行命令。當風速超過集熱器提供者推薦值,此報警發生,集熱器會停止所有運行動作轉動到貯存模式并反饋其狀態。
槽式光熱電站鏡場跟蹤調試技術具有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周期的特點,電建核電公司技術人員研究出的電機接線優化對接、DP插頭鏈接、鏡場“追日”聚焦、異常天氣保護、聯控、模擬太陽運動等多項關鍵技術,更加高效高質量的利用了太陽能,本成果成功應用于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中,節約成本高達62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太陽能作為永久的、清潔的能源具有光明的前景,是作為一種能取代常規能源的新能源。光熱發電項目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光熱發電項目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意義重大,在未來幾年里光熱電站必將會像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槽式光熱電站鏡場跟蹤控制系統調試技術必將在未來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