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市場有個魔咒——沒有人能連續三年登頂組件出貨量冠軍。無論尚德、英利還是天合,都是做了兩年老大后被人趕超。
晶科不信邪。
從2016年的6.65GW,到2017年的9.8GW,再到2018年的11.4GW,晶科成功實現三連冠。2019年,目標出貨量15GW左右,極有可能再次延續冠軍,用NBA球迷的話說,他們已經創建了一個王朝。
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從多晶到單晶,不斷挑戰最高效率
2016年SNEC,筆者與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初次見面,就被她瘦弱的身材驚到。那時的她,可以說是多晶企業的代表,希望通過技術研發,盡可能提升組件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把最好的產品帶給客戶。
現在的她,依然那么瘦,依然希望通過技術研發,盡可能提升組件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把最好的產品帶給客戶。只不過,晶科選擇了一條更高效、更便捷的道路。
矛盾嗎?并沒有。早在三年前,錢晶就說過,所有推薦給客戶的產品,必須是自己手中最優質、最具性價比的。隨著高效單晶產能不斷提升,在晶科的總產能中占比已經達到47%,他們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做了一次最華麗的轉身。
為何選擇高效單晶?晶科給出三大理由:
1土地
從全球來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增長,但可供安裝光伏系統的土地已經越來越少。特別是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市場,土地費用在系統初始投資中的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安裝更大容量光伏電站?高效單晶是最簡單的答案。
2運費
國內組件報價通常是“含稅含運費”,這使得部分開發企業對運費并不敏感。但事實上,很多企業、貿易商在報價時就會考慮運費因素,向海外發貨更是如此。隨著組件價格不斷下降,運費占比有所提升,這個問題開始得到更多關注。運輸同樣重量、體積的組件,如果總功率更高,運費也可以被攤薄,豈不美哉?
3人工
在拉美、中亞、中東非等地區,懂光伏施工的人很少,安裝成本較高;至于美國,一切涉及人工的費用都貴出天際。安裝一塊組件的費用不變,選擇270W組件還是320W組件,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從今年SNEC展會來看,能達到400W的組件,絕大多數都是高效單晶產品。錢晶對這一發現表示認同,她強調,與其他行業不同,光伏的技術研發目的是為了把產品賣得更便宜而不是更貴,高效、雙面發電代表著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年下半年,國內單晶產能完全釋放后,高效單晶組件的價格會有所下降,與多晶的差距會明顯收縮,從而影響更多電站投資企業的選擇。“高效單晶市場占比將不斷提升,多晶和普通單晶的空間一定越來越小。”
靠什么搞定海外市場
日本一直被光伏人看做“魔鬼市場”,主要是因為這里的客戶最挑剔,對細節和質量最為看重。錢晶直言,2013年初次參加日本光伏展時,晶科在一個小角落里,無人問津,但到2018年,晶科在日本市場出貨超過800MW,市場占有率首屈一指。“今年晶科在日本的出貨將達到1.3-1.5GW. ”
事實上,除了日本,在東南亞、中亞、美國、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晶科同樣占據重要市場份額。“我們的產品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很多之前沒聽過名字的地方,只要有光伏市場,就會有晶科的身影。”錢晶驕傲地說。
光伏企業這么多,為何總是晶科奪魁?錢晶把原因歸結為質量。她表示,功率是看得到的,而質量是看不到的,晶科一直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除非客戶明確指定,否則,我們的輔材全部來自杜邦、賀利氏、賽伍等國際一線品牌。就連晶科電力自己投資的電站,逆變器也多選用全球TOP級品牌,如華為、陽光等。”顯然,這將使銀行和金融機構可以對電站可靠性更有信心,給融資帶來直接便利。
同時,錢晶對國際市場的未來發展表示看好。她強調,至少5年內,我們不需要為光伏的市場空間擔心。無論是目前的中美貿易戰,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歐洲重啟雙反,都不會對晶科產生太大影響。“這不是中國企業經歷的第一次貿易戰,更不是最后一次,未來和其他國家或地區,我們都有貿易沖突的可能,但中國光伏企業是打不垮的。”
根據EnergyTrend預測,2019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規模約為111.3GW,BloombergNEF的預期更為樂觀,認為全球裝機規模可達到117GW-130GW。考慮到今年國內市場啟動較晚,海外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可能在70-85GW之間。對于晶科這樣大部分產品銷往海外的企業,無疑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后記
每年SNEC期間的交流,都能讓人見到一個全新的晶科。作為一家生產、銷售都奉行全球化布局的企業,晶科在國內相對低調,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廣受認可的組件品牌。至少,在筆者參與調研的幾個省份,比如山東、浙江、江西,晶科組件還是頗受經銷商、消費者認可的。
今年3月,在發布2018年財報的同時,晶科能源對2019年度組件出貨量做出預期,全年共14-15GW. 放眼全球,這也是一個從沒有人到達過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