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4月17日,萬鋼在上海車展期間表示。
萬鋼的話在中國汽車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20年前,萬鋼就開始說服中國采取包括向制造商和買家提供巨額補貼等措施,助推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萬鋼在2000年放棄了在德國奧迪的職位回到了中國,他提出的“從內燃機到新能源汽車”的跨越性理念給中國國務院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7年后,這位汽車工程師成為第一位被任命為科技部部長的非中國共產黨人。2018年萬鋼從科技部部長的職位上退休,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這位66歲的老人在2003年和2005年擔任中國863計劃首席科學家期間,通過對燃料電池行業的研究和研究,在名為“超越”的系列項目中開發出3臺燃料電池車。這實際上是1986年3月啟動的一項國家計劃,旨在幫助中國在先進技術方面趕上西方。
但囿于早期推廣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阻礙和壓力,中國后續轉而致力于推進混合動力和純電池汽車制造。
當時,這些顯著的困難包括,與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可以在任何地方充電,同時有穩定電力來源不同,燃料電池電動車需要充足的氫氣供應,這引發了該領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車主由于缺乏必要的加氫基礎設施不愿購買燃料電池車,基礎建設單位也由于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有限缺乏加氫站建設和運營動力。
但在近幾個月,萬鋼經常公開性的提到和回歸燃料電池技術概念。2018年12月,萬鋼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呼吁“及時把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
在4月17號的上海車展上,萬鋼面向全球汽車業高管和中國官員再次提到:“燃料電池汽車零排放、續航里程長,燃料補充時間短的特性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最佳選擇。”
萬鋼認為,率先在部分城市推廣燃料電池車的意義重大。“燃料電池的發展趨勢是一步一步地推動,它可能首先從某些領域開始,因為燃料電池的發展需要生產、儲存、運輸和加氫,像網絡一樣發展。”萬鋼透露,到2018年底,中國已售出近2000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約15座加氫站。
隨后,萬鋼還與福特、特斯拉、本田等全球汽車制造商高管舉行圓桌會議,詳細闡述了更多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場景。萬鋼表示,在中國已經有車企試圖走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推廣的前列,這或將引起燃料電池車在長途巴士、高端汽車,包括叫車領域的服務需求。
似乎是為這一觀點提供論據,在會議上,中國最大汽車制造商上汽集團的副總工程師祖思杰表示,上汽集團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燃料電池乘用車、商用車型并準備大規模生產的汽車制造商。此外,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制造商一汽集團也宣布將大規模生產紅旗燃料電池版車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