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的進度如何?可有具體時間表?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將對油氣行業有哪些影響?
王宜林: 公司的成立將按照石化改革的統一部署進行,目前我們正在論證符合實際的成立時間。
記者:今年中石油的工作重點中有一項是內部礦權流轉,經過第一批試點,對于流出地和流入地各有什么影響?
王宜林: 礦權本身歸國家所有,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礦權進行有序流轉有利于礦產資源的有序利用,這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經過第一階段的試點,我們認為對礦產資源勘探有促進作用。
下一階段,一是要促進礦權流動,不動起來時,獲得礦權的單位不做一些投入,不利于礦權的勘探開發。二是流轉起來后,要按照市場化原則,讓有能力和資金的公司獲得礦產權后,盡快使礦產資源得到轉化、開發 ,造福人民。
記者:目前,煤改氣工作在我國持續推進,但在這一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在價格方面也偏高于傳統煤炭,如何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王宜林: 首先,煤改氣要有序,不能亂改 。如果超過了供氣能力,供應不上氣,就會造成老百姓用氣難。比如說,北方冬季很冷,本來用煤取暖的地方改成用氣,但由于氣源不足,結果供應不上,這反而不利于老百姓改善生活,不利于冬季取暖。
第二,要量力而行,煤改氣的速度要與供氣能力掛鉤,同時還要考慮用戶對天然氣價格的承受能力 。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在40%左右,大部分從國外購買的天然氣價格是按照國際市場統一價格,如果價格倒掛,企業沒有積極性,引進不來氣,改善不了用戶需求。
記者:在氣源上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戶需求?
王宜林: 作為供氣企業,我們在資源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黨中央和國務院從年初就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強產、運、儲、銷體系建設。我認為從今年的資源準備上,比較充足。
但我國用氣特點之一是峰谷差距太大。去年年底,我國冬季用氣最高峰時一天用氣量可以達到十億立方米。北京地區高峰時段也達到了一天1億立方米,但低谷時只有2000萬立方米,這都對供氣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戰。
記者:在煤制天然氣的定價上,中石油是否具有較強的話語權?
王宜林: 中石油的天然氣資產擁有量占到了國內的約70%,但如果掌握天然氣資源、管道資源,從而擁有更多話語權,讓其他企業在利用管道上有什么困難,我并沒有發現類似的問題。
我們的管道是開放的,大家都可以按照公允的價格進入管道運輸。
記者:對于煤制氣產品定價您有什么建議?
王宜林: 從2018年開始,我國對于天然氣的分類進一步明確。一種是管制氣,按照各個資源利用省市統計的結果,必須保證民生用氣部分,對幾大用氣公司都是統一的價格。管制氣就要用管制的價格執行 。
另一種是非管制氣。比如我們沒有更多的用氣資源,但事實上卻存在客觀用氣需求,我們就需要去國際市場買氣,這時就需要客戶承擔價格高出的一部分,不能讓企業虧損。
而煤制氣行業最關鍵的問題是成本,煤制氣的成本要符合市場成本 ,否則就賣不出去。雖然國家支持煤制氣,對一些企業有少部分補貼,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它的成本還是很高的,它得承受非管制氣應該承受的價格壓力 。
記者:去年一年,在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方面,中石油做了哪些工作?
王宜林: 我們制定了直到2035年的提升勘探開發力度的規劃,整體上體現了力度的提升,比十三五規劃甚至十四五規劃的力度都大。
特別是在風險勘探上加大力度。比如過去中石油每年投入風險勘探的資金約為10億,從2019年開始已經漲到50億,增長了4倍,就是為了鼓勵大家冒勘探風險。
我認為只有敢冒大風險,才能有大的發現。 去年的實踐更是證明,一些天然氣資源通過進一步風險勘探還是有效果的。不管是塔里木盆地,還是準格爾盆地、四川盆地,這些大氣田的發現證明了我們進行礦權流轉、加大風險勘探力度的決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