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建祥介紹,中控10MW塔式光熱電站典型年設計發電量為1040萬kWh,2018年年總實測DNI為1961.47kWh/㎡,2018年總實際發電量為1051.4萬kWh,發電量達成率為96.75%, 年總上網電量934.1萬kWh,總運行天數為261天,其中晴天73天,多云天為188天。
自2016年8月底中控10MW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并網發電以來,該電站發電量達成率迅速上升。在并網發電后三個多月的時間內,該電站發電量達成率為76%。2017年全年發電量達成率為86.5%,2018年上半年發電量達成率上升到94.2%,2018年下半年發電量達成率達到了99%。
目前,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光熱電站已于2018年12月30日20點18分一次并網成功。 隨著示范項目的陸續建成,并網發電也備受矚目。對此,金建祥表示,一個項目建成并網發電并不是很難,而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設計發電量是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為一座電站只有發電量達到設計值,其經濟性才能得到保證。
▲ 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光熱電站
在談及光熱發電的定位與發展時,金建祥指出,我們要先找準光熱的定位,才能找到光熱的出路。光熱電站應定位于靈活調節電源和基荷電源,尋求適應于調峰需求的運行模式,配合光伏和風力發電, 并通過技術層面的努力和系統設計的調整,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儲能優勢。
此外,金建祥認為,在未來,通過光熱的標準化和批量復制推廣可以促進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埋頭苦干,練好內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穩發滿發,并通過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得到投資方的青睞和國家能源局后續政策的支持。
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下面刊出的金建祥的發言全文:
各位上午好!會議組織方給我的題目是中控德令哈光熱電站的解讀,今天時間比較充裕,我想將中控德令哈10MW光熱電站運行情況及50MW光熱電站的建設情況向大家做個匯報。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中控10MW光熱電站。從工藝流程圖我們可以看出,其工藝流程較為復雜,既包括水工質,也包括熔鹽工質,儲能時長比較短,運行較為困難。
▲ 中控10MW光熱電站工藝流程圖
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下中控10MW塔式光熱電站2018年的運行狀況。中控10MW塔式光熱電站典型年設計發電量為1040萬kWh,2018年年總實測DNI為1961.47kWh/㎡,相比2017年稍微差點(2017年為2002kWh/㎡);2018年總實際發電量為1051.4萬kWh,發電量達成率為96.75%,年總上網電量934.1萬kWh(2017年總上網電量為784.9萬度),由此來看,2018年上網電量增長較多;電站運行天數方面:2018年總運行天數為261天,其中晴天只有73天,多云天為188天。
德令哈天氣比較特殊,晴天比較少,多云天比較多。光熱電站面臨最大的挑戰便是多云天氣,因為多云天對發電量的影響相當大,相比之下,玉門或者敦煌的狀況都比德令哈好一些。
我認為,一個項目建成并網發電并不是很難,而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設計發電量是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為一座電站只有發電量達到設計值,其經濟性才能得到保證。
下圖為中控10MW光熱電站2018年逐月的發電情況。其中,藍色柱是用當月實測的DNI數據輸入模型之后計算出來的理論發電量,紅色柱是實際發電量。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1月、2月發電量達成率比較低(未達到90%),11月份也偏低(因為下了三場大雪),發電量達成率僅為93.7%。
▲ 中控10MW光熱電站2018年發電量達成情況
造成這三個月發電量達成率較低的原因有:1月份一些設備出現故障(主要是蒸發器);2月份對運行軟件做了較大的升級,影響了兩天發電;11月份德令哈下了三場大雪,鏡面化雪導致發電量明顯降低。
同時,我們對中控10MW光熱電站的發電量達成率也做了相應的統計。2016年8月底,中控10MW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并網發電,在隨后三個多月的時間內,該電站發電量達成率為76%。2017年全年發電量達成率為86.5%,2018年上半年發電量達成率上升到94.2%,2018年下半年發電量達成率達到了99%。
▲ 中控10MW光熱電站發電量達成率迅速提升
大家一般認為熔鹽塔式光熱發電技術是一條比較好的技術路線,但覺得它還不夠不成熟。相比有20多年發展歷史的導熱油槽式技術,熔鹽塔式技術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一般認為其成熟度沒有槽式高。但是從中控10MW塔式光熱電站的運行情況來看,熔鹽塔式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也可以達到槽式技術的成熟度。
此外,我們對影響發量達成率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其中,影響2017年發電量達成率的情況如下:設備故障占8.9%,運營操作占3%,極端天氣占1.5%;影響2018年發電量達成率的數據為:運營操作占0.55%,極端天氣占0.75%,設備故障占1.2%(我相信明年可以下降到0.5%以內)。由于蒸發器的設計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當時還未完成全部整改,目前,新的蒸發器正在設計中,我認為采用設計更新后的蒸發器,這個數據可以實現進一步的降低。
其次,我向各位報告一下中控50MW塔式光熱電站的情況。
中控50MW塔式光熱電站實際投資不到10.5億元,比項目可研報告中的數據低一點。
12月26日19時,中控50MW塔式光熱電站汽輪機一次沖轉成功,汽機轉速達到7676轉/分。在電站現場施工,尤其是土建施工方面,首航節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2017年,由于50MW電站未在冬季到來之前完成吸熱塔結頂工作,致使項目的工期受到了較大影響。目前,項目場地內的道路還沒有鋪設柏油,建筑物的外墻也沒有粉刷,若作為一個景點來看,可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到2019年3月底土地解凍可以重新施工的時候,我們大概還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將這些涉及外觀的工作做得更加漂亮一些(當然這些工作不會影響發電)。
第三,我想談談對光熱發電的思考。我非常贊成“干就是了”這個觀點,我們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要打持久戰。
光熱發電最大的優勢在于儲能,與電池蓄電相比,其優勢比較明顯。簡而言之,熔鹽儲熱的成本非常低,其成本只有電池儲能成本的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且其效率非常高,損耗很低。剛剛首航節能也提到,光熱電站兩個熔鹽儲罐每天溫度降低1度,就意味著千分之二的熱量損耗。目前,電池充放電效率可以達到90%,這已經很了不起了。電池壽命不長,例如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經過兩三年使用會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了。相比之下,熔鹽的使用壽命較長且安全可靠,幾乎不涉及環保問題,也不存在爆炸隱患。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采用鋰電池的度電儲存成本大致為0.45-0.65元/kWh,采用熔鹽的度電儲存成本為0.035-0.05元/kWh。我們相信,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熔鹽儲能的成本還將不斷下降。
光熱發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現階段要達到和風電、光伏同樣低的成本,目前來看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先找準光熱的定位,再找到出路。與光伏和風電相比,光熱電站的儲熱系統則是光熱電站成為靈活調節電源的重要保障。在未來,光熱發電可以作為一種靈活的調峰電源,實現平價上網,逐步取代煤電成為新的基荷電源和調峰電源。
針對光熱電站的運營場景,我們也做了相應的研究。按照電網的需求,光熱電站在中午前后的2-6小時內低負荷運行或者停機,為光伏讓路(光伏電站在中午前后的4-5個小時內發電量占比最高,幾乎達到55%,在此時間段內,光熱不應該與光伏競爭上網,畢竟光伏發電的儲電成本很高);夜間是風電出力的高峰期間,光熱應該為風電讓路。
如果按照上述定位做設計,光熱發電的成本是否會增長很多呢?經過研究計算,相應增加的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在技術層面上可以利用大容量、低成本的儲熱系統以更好地進行快速、深度的出力調節(在15分鐘以內就可以實現20%-100%的電力調節,其速度比火電更快、深度更深;未進行改造的火電的調節深度只能達到50%(完成改造后可達到70%),每次深度調節大約需要花費一個小時)。
從經濟性角度來看,為了滿足上述應用場景的要求,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需要做一點調整。在此,我想提兩個方案:第一,在同等發電量的情況下,增加儲能時長;第二,在同等發電量的情況下,提高汽輪機功率。這樣,度電成本大約增長1-2分錢。總體而言,度電成本增加不多。
目前,很多人都認為光伏電價很低,光熱上網電價很貴,實際情況如何?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全國光伏的平均上網電價為0.94元/kWh,如此說來光伏的上網電價并不低,例如東部沿海地區光伏并網電價要達到1.05元/kWh以上。
從本質上來看,光伏和光熱是有差別的,光伏更像是電子系統,光熱則具備了機械行業的特征。所以,光伏容易通過大批量生產實現大幅度的成本降低,而光熱項目中的相關設備一般需要定制,相對而言,價格難以降低。我認為,光熱電站只有通過標準化設計和大批量復制推廣,才可以明顯地降低裝備的造價,同時還可以縮短工期和建設期。因為針對供貨周期長的設備,我們可以早點下訂單,這樣來縮短交貨期。
那么,大批量復制到底能對光熱電站成本下降產生多大影響呢?我們知道,光熱電站的建設要耗費大量的玻璃、鋼材、熔鹽和水泥等原材料,這些大宗貨物的價格約占電站總投資的18%,他們是不可能實現大幅度降價的。但是,除此之外的82%的投資都和批量生產有關系,因此,其成本下降空間較大。
我認為,光熱發電成本下降可能分為如下四個階段:1)未來兩三年上網電價達到0.95元/kWh;2)5-6年后,上網電價達到0.8元/kWh;3)7-9年后,上網電價達到0.65元/kWh;4)10年后,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等新技術的成功應用與推廣,光熱并網電價達到0.35-0.45元/kWh(屆時熱電轉換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
2019年,首批示范項目中中電工程哈密50MW項目、中電建青海共和50MW項目以及玉門鑫能50MW項目等都將并網發電。當下,并網發電是萬眾矚目的事情,但是我認為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實現電站穩定發電、盡早達到設計發電量。因為,只有達到了設計發電量,才能夠實現可研報告當中承諾的經濟效益。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只有埋頭苦干、練好內功,盡可能在短的時間內實現電站的穩發滿發,同時不斷降低成本、提高發電效率,這樣才能夠得到投資方的青睞,得到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
最后,我總結一下,通過前面幾個電站的建成與并網發電,我們中國人已經完全掌握了光熱發電技術。同時,光熱電站應定位于靈活調節電源和基荷電源,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光熱電站的比較優勢。2019年將會有更多的示范項目并網發電,發電量達成率將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和影響后續政策的主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