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表示,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的制度創新。截至目前,成交量已達2.7億噸二氧化碳,成交金額逾60億人民幣。在開展碳交易試點的地區,試點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實現了雙降,碳市場確實發揮了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地方低碳發展的作用。
2017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的發布啟動了我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李高表示, 在碳市場建設中,數據基礎非常關鍵,首先要做好配額分配,配額分配的基礎是企業報送數據的質量,一環扣一環。為了加強核查工作,要進一步加強第三方核查機構的培育和管理,對于發電行業來講,要進一步發布發電行業的配額分配技術指南。在此基礎上,要通過推動發電行業利用指南到企業去進行相關試算工作,進一步夯實數據基礎、配額分配方案,使它更符合實際情況,為在發電行業率先開展碳交易奠定良好基礎。
會議明確,在發電行業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上,隨著整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平穩啟動、平穩運行,我國將逐步擴大參與碳市場的行業范圍、交易主體范圍,增加相應的交易品種。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快碳市場的法規制度、基礎設施及能力建設工作,進一步做好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報告、核查和配額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