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風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及大批風機走出質保期,運維已成為風電產業的重頭戲。
作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風電正逐步駛入發展快車道。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國內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1.79億千瓦,所貢獻的電力約占全國總電力近4.8%。按照質保期五年計算,近幾年將有大批風電機組相繼出質保期。彼時,大批風機還面臨更新改造、換代升級的問題,將成為后運維服務市場的又一大需求點。而風電運維市場橫跨風電設備從出廠、安裝到最終退役拆除的全過程,長達20—25年。
根據風電市場的新增裝機情況以及“十三五”期間的裝機預測,運維市場的體量正逐步打開。未來三年內,我國風電裝機預計超過1.9億千瓦。按照年利用小時數2000小時,每千瓦時運維費用五分錢計算,運維市場容量將超過198億元。另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22年,中國風電場運維費用每年將增長至30億美元。換言之,預計至2020年,我國風電運維市場總量將高達1000億。
面對如此巨大的存量市場和可預見的增量市場,開發商、整機商及第三方企業紛紛參與到風電運維領域。不少整機運維商也將眼光鎖定在質保期外的機組上,通過對這些機組運維,擴大市場份額。其中,風電整機制造商因具有早發集成優勢、技術優勢和先進的運維理念最具發展潛力。除了對風機運行況狀中各項性能更了解外,還能通過風機運行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后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維護工作。同時,風電整機制造商紛紛地由單一制造商向服務商轉型,拓展運維后服務市場。
2017年中旬,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于6月30日前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這也意味著,在可再生能源中先行一步的風電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在行業“游戲規則”可能改變的大背景下,風電企業將會在短期內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如何通過合理運維,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不僅是風電行業的需求,也將成為整個運維市場的必選項。由于初期一哄而上、粗放經營而存在著諸多隱憂,截至目前這一市場品牌尚未形成。加之在平價上網時代,度電成本降低,成本壓力相對增大,風電運維后市場的發展仍需行穩致遠。期間,整機制造商、第三方服務商、組件供應商也將進一步在行業發展的進程中相互合作,形成合作共贏的后服務生態圈。
在“互聯網+”、大數據等異常“熱鬧”的當下,在風電運維中也出現了創新模式,智能化應用在風電運維中已然成為一種趨勢。誠如預測性風電運維的實現往往與龐大的風場運行數據息息相關,平臺化的軟件解決方案必然是今后發展的趨勢之一。其中的關鍵就是零部件壽命的最大化以及早期預警和診斷。在這一領域,大部件商、整機商和業主之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
隨著風電后市場不斷發展成熟,整個運維行業將向更加專業化、精細化、高效和可靠的方向發展。加上隨著風電運維管理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的逐步推進,將來風電運維服務正在向預防以及預測性的方向逐漸過渡。而在市場放量增長趨勢下,擁有核心競爭價值的企業無疑將在風電運維領域得到全面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