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巴黎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方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報告說,現在國際上控制全球升溫的方案中都包含使用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策略,即通過生物能源作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這些作物作為燃料進行發電等提供能源,最終實現碳的捕捉及封存。但這種方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來種植生物能源作物。
為此,埃克塞特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分析了使用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和森林固碳兩種方式可能帶來的效果。
結果發現,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如果使用過多,或者使用區域不當,會造成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增加。此外,這種方法還可能導致植被和土壤碳流失,并最終抵消這種策略取得的效果。
埃克塞特大學湯姆·鮑威爾博士說,在一些地區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策略或許可行,但在更多地區通過保護森林和恢復森林生態的方式更加合理有效。
研究人員說,加拿大東部和俄羅斯西部等高緯度地區的森林需要加強保護,而在一些土壤已經退化或森林被砍伐的地區,可能更適合種植生物能源作物進行碳捕集與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