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智庫Centre for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CFA)發布《2017年煤炭和可能再生能源投資分析報告》指出,盡管2017年印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是煤電裝機占比的3倍,但印度大多數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仍繼續為煤電項目提供融資服務,且在煤電項目上的投資仍然多于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印度煤電項目共獲得貸款93.5億美元,可再生能源獲貸款總數僅為35億美元。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報告中共涉及72個煤電及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中60個為可再生能源項目,裝機規模共計4.5吉瓦;余下的12個項目為煤電項目,共計裝機17吉瓦。
根據報告,共有36家機構參與了對上述項目的投資,而在為煤電項目提供貸款量最多的10家機構中,8家是國有銀行,總共為調查涉及的12個煤電項目提供了近45億美元的新增貸款和再融資貸款,其中逾70 %是已建成或正在建設項目的重新融資。以印度國家銀行(State Bank of India)為例,2017年,該行為煤電項目提供了17.55億美元的貸款,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的貸款不過3.23億美元。
CFA抽樣調查顯示,商業金融機構、國有銀行均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有所投資,但為煤電項目的投資則主要來自國有銀行。私人金融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的投資比煤電項目更多,且大部分是針對新項目的投融資。
事實上,在對煤炭項目投資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印度多個邦吸引了大量煤電項目落戶。根據CFA的調查,Chhattisgarh邦的情況最為“極端”,其燃煤發電項目數量是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近10倍。與此同時,Madhya Pradesh等邦對煤電項目的投資,也達到對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的3倍。
與此同時,CFA的報告還指出,根據Coal Swarm和塞拉俱樂部等組織此前聯合發布的報告,2017年印度有裝機近7吉瓦的煤電項目都是由國有公共資金贊助的。
CFA執行主管Joe Athialy說:“政府和公共金融機構似乎活在一個與市場脫節的泡沫中。由煤電向可再生能源轉變已經是金融市場上的共識,繼續投資煤電項目將使國有銀行面臨更多的不良貸款。”
盡管如此,印度的銀行們仍在向煤電項目發放貸款。而此前擱淺的煤電項目也獲得了來自印度國家銀行的巨額貸款。在2017年度獲得資助的12個發電廠項目中,至少有2個項目有實施壓力,Raikheda發電站項目甚至在議會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中被“點名”。
此外,印度國家銀行、巴羅達銀行等國有銀行投資的煤電廠項目還遭到了民眾抗議,主要原因是污染嚴重。而位于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的JSW Barmer發電廠項目也遭指控稱,在土地被出售時農民并不知情。
CFA認為,這會導致日后各個金融機構在向煤電項目放貸時,會再三考慮、十分小心。
據了解,此前,CFA還發布了另一份研究,共統計了印度125個能源項目的融資信息,裝機總容量為243吉瓦。該研究顯現,有11%的項目投資來自22個不同的國際金融機構,而剩下的89 %由印度本國的51家金融機構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