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光伏行業制造端依然在漩渦中掙扎。
硅料、硅片、電池片以及組件等各個關鍵環節,無一幸免地遭受了價格重創。多晶硅價格如高臺跳水,下滑幅度超過35%;硅片價格更是近乎“腰斬”,跌幅驚人。而組件價格,更是被一路殺價至每瓦六毛多的低位。
雪崩式的價格下降,對企業盈利空間造成了毀滅性的擠壓。尤其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成本高企與價格暴跌的雙重夾擊下,不堪重負,紛紛走向破產邊緣。據統計,已有十余家光伏企業接連倒下,徹底退出市場。
在A股市場,這一嚴峻形勢也清晰顯現。ST愛康、ST航高、ST億利等5家問題企業,因經營困境加劇,加速邁向退市之路;ST聆達、ST嘉寓、ST中利、ST天龍這4家企業,同樣深陷困境,在出局邊緣苦苦掙扎。
種種跡象表明,光伏行業正經歷著新一輪殘酷的洗牌,市場格局正面臨深度重塑。
三大環節極速銳減
據索比光伏網不完全統計,2024年7月-12月,共有153個光伏項目更新動態,其中,簽約項目有43個,開工項目有19個,投產項目有22個,其他(環評公示、備案、終止等)共有69個。與上半年相比,項目數量銳減104個。
項目覆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輔材等環節,新增簽約金額超831億,開工項目累計金額近400多億。與上半年相比,均縮水近3000億。
百億項目方面僅4個更新。上半年,總投資額在百億以上的項目有14個。而在下半年的簽約、開工、投產三大環節中,僅存4個百億項目更新動態。分別是中環低碳新能源(安徽)集團有限公司12GWn-TOPCon電池投產,項目投資100億元;TCL中環沙特20GW晶體晶片項目簽約,項目總投資約151億元;投資140億元的阿特斯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新能源產業園項一期拉棒1車間已具備生產設備進場條件;博海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已開工,項目投資110億元。
歐美“降溫”中東、拉美、非洲成“熱土”
下半年,當光伏產業鏈國內正處于艱難“反內卷”浪潮之中時,而海外,則悄然頻傳建廠好消息。
12月19日,晶澳科技發布公告,宣布擬投資建設阿曼年產6GW高效太陽能電池與3GW高功率太陽能組件項目,該項目投資總額達人民幣39.57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11月,晶澳科技剛與阿聯酋GlobalSouthUtilities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攜手在埃及打造一座具備2GW太陽能電池與2GW光伏組件生產能力的工廠,兩座工廠的投資額總計2.1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55億元)。
無獨有偶,12月16日,全球專業光伏系統開發商博達新能EliTeSolar,在埃及蘇伊士舉行了其埃及項目的奠基儀式。該項目坐落于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占地面積達7.8萬平方米,規劃建設2GW太陽能電池及3GW太陽能組件生產線,預計2025年9月全面投產。據悉,博達新能EliTeSolar自成立以來,已在越南、柬埔寨、印尼及埃及等地設立六大生產基地,構建起國際化產業布局。
除晶澳科技外,晶科科技、鈞達股份、天合光能與協鑫科技也紛紛宣布中東建廠計劃。
其中,晶科科技計劃借助合資公司的力量,在沙特打造一個規模達10GW的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鈞達股份則將目光投向阿曼蘇丹國的蘇哈爾自貿區,在此投資建設10GW高效電池生產基地。據規劃,首期5GW高效電池項目預計在年底前破土動工。
天合光能則擬在阿聯酋的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以及哈利法經濟區內,投資建設涵蓋5萬噸硅料、30GW硅片以及5GW電池組件的光伏全產業鏈項目,構建完整產業生態。
協鑫科技同樣積極落子中東,將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基地選定在阿聯酋,規劃硅料產能為12萬噸。
三家光伏支架企業——中信博、振江股份、安泰新能源也宣布要在沙特建設支架工廠。
與此同時,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也吸引企業布局建廠。
9月,中信博宣布在巴西建3GW光伏支架智能生產基地;10月,跨界新秀仕凈光能宣布在墨西哥建設光伏電池項目。
非洲地區,晶澳科技計劃在埃及建電池組件工廠,麗豪宣布在安哥拉投建18萬噸冶金硅和15萬噸多晶硅項目,初期產能5萬噸。
隨著美國、歐盟的政策變化,與新興市場相比,中國企業赴歐美建廠熱度明顯下降。2024年,赴美建廠者僅有主營膠膜的海優新材、設備企業金辰股份以及鈣鈦礦企業纖納光電,項目的投資規模普遍較小,較高者不過千萬美元規模。
到歐洲建廠的國內光伏企業僅一道新能和諾誠光伏兩家。一道新能計劃在法國建造一座3GW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總投資額1.09億歐元(折合人民幣8.25億元)。而諾誠光伏則計劃在塞爾維亞建設一座1GW的電池組件工廠,投入30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2.3億元)。
68GW電池項目”急剎車“19個項目延期
在光伏行情形勢急轉直下的背景下,光伏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市場環境,理性地調整戰略,放緩甚至終止缺乏競爭優勢的投資項目。
據索比光伏網根據公開信息統計,下半年,8個光伏項目宣布終止,且主要集中在TOPCon、HJT電池片環節,累計規模達到68GW。
其中,華東重機轟轟烈烈跨界光伏,投資60億元建設10GW電池片項目,從開始到終止,僅僅用時一年。
除了電池環節之外,逆變器企業新元科技終止了20GW逆變器及雙向變流器項目,德業股份宣布終止15億元逆變器投資項目。
19個項目宣布延期。其中,大全能源投資的10萬噸硅料,賽能硅業建設的10萬噸順粒硅一期2萬噸項目開始延期;京運通樂山22GW硅棒、切片項目延期至2024年底投產。
輔材方面,”主力軍團“福斯特、天洋新材、鹿山新材陸續將項目投資延期了1年以上,各自投建的項目規模分別在1.5-2.5億平米左右。
在設備端,天通股份、奧特維、微導納米等設備企業,均出現項目延期情況,且延期時長至少達1年。具體來看,奧特維的TOPCon電池設備項目推遲至2026年8月;天通股份的“大尺寸射頻壓電晶圓項目”與“新型高效晶體生長及精密加工智能裝備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均延期至2026年12月;微導納米的“基于原子層沉積技術的光伏及柔性電子設備擴產升級項目”,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延期至202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