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氫冶金可實現規模化應用,全球年用氫需求達到660萬—1400萬噸;綠色甲醇、綠氨的年用氫需求超過4800萬噸。從中國情況來看,氫氣生產平穩增長,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大。“2023年,我國氫氣產量超3500萬噸,同比增長約2.3%,占全球產量1/3左右。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全球第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巨大。據有關單位測算,截至2024年6月,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突破10萬噸/年,規劃及在建產能約800萬噸/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人說。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裝備支撐和技術推廣取得積極進展,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在工業綠色微電網、船舶、航空、軌道交通等領域實現示范應用,形成一批氫能交通、發電、儲能商業化應用模式。
為了給工業領域氫能應用按下“加速鍵”,《方案》從加快清潔低碳氫替代應用、有序提升氫冶金應用水平、大力發展氫碳耦合制綠色甲醇等方面提出了30項具體措施。比如,探索工業余熱與高溫電解制氫耦合利用、海上風電制氫等新途徑,因地制宜推進焦爐煤氣、氯堿尾氣、丙烷脫氫、乙烷裂解脫氫等工業副產氫規模化提純,鼓勵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項目就近利用高品質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推動氫燃料動力船舶船型研發和試點等。
“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節能降碳、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是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人說,下一步,將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支持工業企業、工業園區開展氫能供給、消納相結合的一體化應用,著力提升高效制氫電解槽等重點產品性能指標和批量化生產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技術工藝,研究制定水電解制氫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打造氫能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