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時代來了!比最樂觀的預期更早、更急。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531新政”),通過下調補貼釋放強烈信號——限制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電站規模,鼓勵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平價光伏發電,且執行無緩沖期,通知下發次日即進入執行階段。這意味著,“531新政”提前激活了國內光伏平價上網的新時代。
截至記者發稿,“531新政”正好出臺一周,光伏行業受到的劇烈震蕩有增無減且仍在持續發酵。最直接的反應來自資本市場,國內股票市場光伏板塊連日來集體全線下挫,其中多家行業領跑型企業股價連續數日遭遇開盤即跌停,一周內數百億元的市值蒸發。在此背景下,新一輪產業洗牌已至,每一個光伏人都將或被動或主動適應新政開啟的光伏新時代。
“猝不及防”
據記者了解,按照國家規劃的路線圖,國內實現平價上網的時間是2020年,行業自身對此的預判更顯樂觀,普遍認為2019年光伏產業將進入平價時代。但“531新政”的不期而至將光伏平價時間節點進一步前移半年,讓缺乏心理準備的行業有些“猝不及防”。
“531新政”之所以讓國內光伏人陷入“集體恐慌”,與德國同行的前車之鑒有密切關系。
自2012年取消光伏補貼后,德國的光伏裝機增量隨即遭遇腰斬,從7.6吉瓦速降至3.3吉瓦。時至今日,德國每年的光伏新增裝機量仍在1-2吉瓦的低位徘徊。即便是在實現平價上網后,德國光伏市場的低迷狀態也未見改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光伏市場安裝量驟減的壓力最終被傳導至本國的生產制造端,導致德國本土光伏企業在1-2年內全線崩盤,相繼倒閉,而這正是頓失方向的國內光伏企業最擔心的問題。
但行業專家提示,與德國不同,國內制造業具備天然的成本優勢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531新政”也將為一些優勢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洗牌在即
有行業專家分析指出,“531新政”后,光伏行業將進入深度調整期,大量落后產能將直接出局。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531新政”的出臺不是為了控制光伏規模發展,對于先進技術、高質量產品、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電站項目“是留了口子的”。
顯而易見的是,脫離“國補”后的光伏行業將全面接受市場的洗禮和考驗,整個行業洗牌在即。
“國家取消補貼的實際行動比行業預判早,對企業沖擊也是始料未及的,但我們對此也早有預判,因為遲早有一天都要實現平價上網。”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正泰在海外的項目90%都是平價,沒有任何補貼。國內市場因為一些非光伏成本因素,還需要一定的補貼支持,但總體而言,在這個時間節點走到市場化交易是比較正常的。”
據記者了解,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中國光伏行業,在多晶硅、晶片、電池片、組件等產業鏈各環節持續發力,以科技創新推動了度電成本加速降低。
在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領域,以協鑫集團為代表的企業正在新疆、內蒙古等低電價地區建設工藝水平更高的低成本產能。協鑫今年在新疆建設的煤、電、硅、網、云一體化產業鏈項目投產后,多晶硅成本每公斤僅為50元人民幣,較當前的國內售價大幅下降約45%。2019年,其多晶硅產能預計將達15萬噸,可完全滿足國內市場總體上40吉瓦的組件材料需求,從而有力推動組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同時,疊加鑄錠單晶、硅基納米復合電池等“黑科技”的組件成本也將進入每瓦1.5元的價格區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面對“531新政”,一些發展均衡、提早布局海外市場的企業表現得較為淡定。
海外市場占比70%的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業內普遍對下半年國內市場持悲觀態度,但國家取消補貼是為了通過政策驅動行業徹底洗牌,淘汰部分落后產能,打壓部分非理性擴張的企業,避免產能嚴重過剩,讓光伏產業在各環節實現平衡發展。“比亞迪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相信經過這次行業洗牌,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在控制規模的同時,“531新政”也為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鼓勵光伏發電與用戶的直接電力交易,有效降低交易費用,繼續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等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提升光伏發展質量,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已經開啟,行業自力更生固然重要,但政策的進一步完善也必不可少。記者日前獲悉,政府目前正在積極協調拖欠企業近3年的光伏補貼。
可以預見的是,在“531新政”之后,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將出現明顯的轉變,自發自用將成為重要的應用形式。其中,允許“隔墻售電”是啟動這個市場的關鍵。
為實現光伏行業在政策補貼與市場運行之間的平穩過渡,行業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委有必要出臺稅收、土地、金融等相關政策,盡快降低光伏非技術成本,以便盡快啟動“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市場”。同時,落實對各省(區、市)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剛性考核,實現地方政府對光伏發電由“國補利益驅動”向“減排考核驅動”的切換。
對于最為敏感的光伏價格,專家更是呼吁,為光伏發電設置類似于天然氣、核電的上網標桿價格,以避免一味追求低價中標,導致光伏行業陷入“后勁不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