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上首個熱采試驗區——南堡35-2油田南區熱采累產原油突破120萬噸。
我國海上首個熱采油田
南堡35-2油田作為渤海地區較早投入開發的稠油油田之一,其南區地層原油黏度達400至700毫帕秒,常規開發的采油井產能和采收率都很低。如果在油田南區單純實施注熱開發,受所在區域原油埋藏深、儲層薄等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產生熱量損失的問題,導致熱采效果不佳。
為推動稠油“動起來”,生產科研人員持續推進技術攻關,開展多元熱流體吞吐及轉蒸汽驅開發系列試驗,通過圍繞不同的注熱介質進一步研究,對國內外18個典型稠油熱采油田的開發歷程進行系統分析,并采用物理模擬、數值模擬等方法,將注入蒸汽、熱水、二氧化碳、氮氣等不同介質油田的開發效果與經濟性進行對比,優化形成“熱水+氮氣+二氧化碳”的多元熱流體吞吐技術,產生“降黏+增能”的雙重積極效應,從而有效改善了稠油的流動性,讓稠油成功“動起來”。
熱采工作人員在調節注熱流程
目前,多元熱流體吞吐技術已為南堡35-2油田累計貢獻原油超80萬噸,有效助力南堡35-2油田南區稠油實現高效開發。
隨著稠油開發的不斷深入,為了加大驅替力度,讓剩余油“跑起來”,科研生產人員不斷追求技術突破,持續開展吞吐轉驅理論研究,推進設備升級、管理升級,分區塊的差異化調整,逐步形成以“蒸汽腔均衡擴展調控策略研究、注采結構調整改善水驅效果研究、井筒舉升問題診斷、三類井綜合治理研究、地面流程優化調整”為核心的研究策略,以及“單井、井組、區塊”為分析主體的“5+3動態會診法”,實現了海上首個過熱蒸汽驅試驗項目、海上首批過熱蒸汽吞吐調整井項目的成功應用。
工作人員現場檢查運轉設備
此外,生產科研人員因“井”制宜,落實“限高速、提低速”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引、提、控、調”的精細管理制度,科學實施流場調控策略,不斷優化蒸汽驅地面工藝流程,持續開展熱采一體化管柱和高溫調堵新工藝試驗和現場應用,狠抓單井和設備完整性管理,讓被蒸汽推動的、“跑”往不同方向的原油更通暢、更均衡地流動。
據悉,流場調控策略已在近30井次中得以使用,提高了油田采收率,推動著渤海稠油儲量不斷“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