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環境復雜,在綜采工作面進行有線敷設較難、維護工作量大,直接影響地面遠程操控,全5G傳輸技術更加穩定可靠;掘進生產設備移動頻繁、電纜布設易受損,通信效果大打折扣,5G網絡的覆蓋讓傳輸有了保障;井下設備巡檢不易、流程標準化難度高,5G+AR巡檢與遠程診斷系統可提升效率……當前,煤礦5G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
12月初,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總決賽在鵬城深圳成功舉辦。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G應用產業方陣、IMT-2020(5G)推進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以及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中國分院聯合承辦。大賽以“融惠百業、智享未來”為主題,旨在解決產業發展難點,推動應用落地復制,深化跨行業協作,樹立5G行業應用標桿。
地處中國能源“金三角”腹地的鄂爾多斯,資源富集,文化燦爛。是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煤電基地、全國最大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國家能源戰略基地。鄂爾多斯周邊直徑200公里以內聚集著近1500個大型現代化礦井群,煤炭產量占全國總體產量的60%以上,是我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11月4日,在武漢舉行的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三一智礦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一智礦”)與騰訊云就智能礦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發布“騰訊云無界”5G遠程實時操控產品及解決方案。該方案基于5G技術和騰訊實時音視頻(TRTC)的融合,可實現時延100毫秒以內的車輛一對多集中遠程實時控制,助力行業生產安全與效率雙提升。
自“十四五”規劃開局以來,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成為各行業推進產業升級和發展的重要方向。特別是作為數字化轉型排頭兵行業的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逐漸進入深水區,新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成為能源行業由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10月19日,以“晉而有為 共創煤炭新價值”為主題的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發布儀式在山西晉城成功舉辦。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可幫助煤炭行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安全、少人無人、高效”的生產模式。計算中心是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課題研究和創新孵化的必要條件與重要承載,可將礦山行業知識和數據進行收集、研究,構建行業知識圖譜,開展創新方案研發和應用試點示范。作為全國煤炭行業首個科研創新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的成功發布對于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采煤機司機身著白襯衫,坐在寬敞明亮的智能調度集控中心辦公室,只需輕觸手指,就能精準操控位于井下240米深處的采煤機,實現遠程“一鍵采煤”。這是10月3日,麻地梁煤礦工人的日常一幕。
5月25日神木市舉辦煤礦智能化建設大會,本次會議由神木市能源局主辦,中國礦業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神木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承辦。神木市市委常委何樹強、能源局局長薛振榮、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全體安全監管工作人員及各煤礦企業相關人員近千人參會。
“剛剛出臺的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明確了草原上嚴禁新建煤礦,既有煤礦不擴資源、不擴能技改、不核增生產能力、限期退出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總要求。”近日,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告訴記者。
截至2021年1月底,國家能源集團16個智能化煤礦示范工程已開工建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建成25個,計劃年底前建成6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已建成10個,計劃年底前建成43個;智能化選煤廠已建成5個,計劃年底前建成19個;5個露天煤礦已開展礦用卡車無人駕駛現場測試,1個露天煤礦已實現5臺220噸礦卡無人駕駛編組重載運行;已研發應用5類21種煤礦機器人。
“‘十四五’時期,礦山企業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引領生產、加工、儲運、消費和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構建現代化礦業經濟體系。這亟需培養大量新型‘數字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李東艷說。
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總裁劉康、山西移動副總經理劉穎和呂梁東義集團煤氣化有限公司鑫巖煤礦總工程師梅軍出席了發布儀式。
2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云時代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成立的“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在山西太原揭牌。上述單位將在智慧礦山領域開展聯合攻關。
隨著“5G+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智能礦山成為采礦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5G+智能礦山”時代漸行漸近。